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8-10-21孙亚杰

天津教育·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列方程代数式方程组

孙亚杰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代数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我们在授课、设计导学案时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在激烈的辩论中很可能会生成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归结为解一些方程或方程组,所以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应用题教学直接影响理科的分析和计算,在后继的学习中用途很大,在各类试题和中考命题里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用题的讲授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而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等形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在对应用题进行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按照相等关系来选择未知数,再列出几个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然后分析这些代数式与已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如果找不到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方程就不容易列出来;反之,在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来了。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这种分析,找出表示应用题中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后再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当学生对这一方法熟练后,把分析过程逐步简化,到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再直接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梳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之间都渗透了方程思想。

首先,认清七年级教材的教学安排。在第一章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这与应用题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是通过弄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再列代数式或列方程。

其次,在第一章中也初步涉及了部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虽然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十分简单,但教师不可轻视,应注意进行知识的渗透和讲解方法,为以后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做辅垫。

最后,在第三章一开始介绍了《等式和它的性质》,接着又介绍了《方程和它的解》和《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它们表面看似与应用题无关,其实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1.让学生知道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让学生知道方程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对解方程应用的未知数做解释。

3.让学生熟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达到列、解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求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在讲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与以往知识的联系。例如:在课堂上讲解应用题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方程与应用题的关系,如:

1.方程是求待定的未知数。

2.應用题是让我们求待定的问题。

通过图形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其关系:

当讲解例题时,我注意用语文中分析段落和概括大意方法的结合,找出相等关系和未知数,为以后的分析打下基础,授课效果甚好。如: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分析:

第一步:用六个字概括大意。

原有 运出 剩余

第二步:用文字表述相等关系。

1.原有 - 运出 = 剩余。

2.原有 - 剩余 = 运出。

3.运出 + 剩余 = 原有。

第三步:以其中一个相等关系为例进行分析。

如已知条件:运出原有15%,剩余42500千克。未知条件:原有?

第四步:与问题结合,设未知数X。

第五步:列方程。(注意:1.单位统一2.解设3.答)

经过讲解后,学生觉得容易接受,对应用题也产生了兴趣。再比如:在讲解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我要求根据题意画出行程图。

1.根据图找出相等的关系式。

2.然后分析同上。

3.特别是对于追及问题,可以假设追到终点,这样整个题显的思路特别清晰。此外,应注意假设的应用。

解应用题步骤:1.审(审题)2.找(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4.列(方程)5.解(方程)6.答(写出答案)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应用题教学,需要教师要备好课,充分发挥师生互助的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猜你喜欢

列方程代数式方程组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冰激凌王国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用列表法列方程解应用题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巧用方程组 妙解拼图题
一起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挖”出来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