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学上的应用
2018-10-21李成汉
李成汉
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课文知识加以例子,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教学的内容。这种方法在外国非常盛行,后来渐渐流传到国内,成为我国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新奇的例子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它拥有无限蕴藏的价值。所以,本文笔者就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学上的正确应用展开讨论。
视听结合
学生长期处在书本的乏味枯燥之中,时间一长,可能会对学习政治提不起兴趣。学生了解的政治知识多是从课本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中来的,但学生从书本上可以获得的知识是限定的、死板的,而教师说的话却是活的、非限制的。相比于书本,学生更愿意倾听教师说的话,生动性的语言更容易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教授“道德与法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社会的公德心和社会上一些违法案例让学生熟悉社会上的一些套路,从而加强法制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事例加以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课本上单一而又孤立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学生比较依赖教师讲课,遇到难题,很多学生会选择跳过,放在那里等教师讲评,这就是教师所说的不动脑筋思考。很多学生都是教师不说不知道,教师加以点明立马就一目了然。所以,这很清晰了然地说明学生潜在的问题,特别政治这种人文学科,并不比理科那种需要思考的学科简单,政治大多数内容需要背诵。所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在教导的时候可以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想出一个案例,然后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以及分析这个案例,在分析结束后,可以把結果运用在题目上,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会的问题,还能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也就掌握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因此,通过事例来解决高中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学好文科,语言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使用这种方法一举两得。
虚实结合
标题所述的虚并非真的“虚”,而是指看不见的、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摸不着的知识概念。要想学好高中政治,仅是理解透彻书本上的内容远远不够,虽说书本是知识的海洋,可也不尽如此。如果以书本内容独当一面,那教师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因此,只有将现实生活发生的事情配合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才能更高效地记忆。有一种方法叫作情景记忆法,使用这种记忆法的效果往往比一般的记忆时间更久一点。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当教师在上“权益与利益”这单元的时候,可以举分橙子这个例子:一天,邻居家的两个小孩在争夺一个橙子,然后母亲把橙子一分两半各分给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把橙子拿回家后,一个孩子把橙子的皮丢弃,然后留下果肉榨汁喝,而另一个孩子扔掉了果肉,留下了橙皮,他将它磨碎,和进面团里做面包吃。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什么呢?这两个孩子分别利用了橙子的不同部位,那他们为什么不互相利用呢?这样不就可以物尽其用且不会浪费了吗?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再细微地将本章节的一些知识点加入进去,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方便许多。
虽说实很重要,但是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仅仅依靠社会实例,却不参考书本也是无用的,现实点来说,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为了充实自己,也要应对考试,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只有将虚和实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将政治这门学科学好。
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枯燥的,教师应当思考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以一些更加生动现实的例子来引导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自己代入故事中,体会教学知识点的难易,实现困难变简单、复杂变容易的过程。另外,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课堂融为一体,活跃课堂并积极发言。并且学生在课堂交流后,课堂也会轻松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也会少一点抵触。
高中政治课堂的选择性方向
案例分析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可是教师在采取案例的时候也要适当注重采用,比如最好采取正能量的案例,少一点负能量的案例。学生如果听多了这种负能量的案例,难免记在心里,认为社会和国家都缺少人文关怀与爱,社会上的毒瘤不能遭到遏制,让学生产生误解。还有,教师在寻找案例的时候,最好寻找一些与时代潮流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能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高中政治更需要贴合国家实际情况进行解说知识点,并且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对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的兴趣也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