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10-21顾寿良
顾寿良
初中历史教学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人生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没有自己的思考或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这就阻碍了这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此外,当下由于某些初中历史教师学科素养欠缺,教授历史时只是在照本宣科地念书,导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这就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历史学科需要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辨和探索,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多年一线教育经验,就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抛砖引玉,发表一些浅见。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弱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缺乏基础的历史认识,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教授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思辨的能力。学生只能大概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但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反映出的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部分课堂教学依旧以教师作为主体,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这种方式打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几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教授的知识基本来源于教材,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基本依靠教师的思路和步伐进行学习,惧怕教师的权威,所以几乎没有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但考试常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丧失了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缺少适合的提问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课时与课程内容相冲突的问题,为了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以灌输的方式,将所有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们为了获取这些知识,只能被动地进行吸收。但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还应该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学生一旦提出问题,教师就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状况。因此,教师要削弱自身在课堂上的权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良好的提问环境,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错误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当中,陈旧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按照学生考试的最终成绩作为判定的依据,忽视了学生在平时的努力。但成绩并不能反映一切,有些平时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在考试中,由于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了失分现象,但并不能证明学生没有学习到东西,只是说明学生在知识的反馈能力上较弱。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掌握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但学生在问题意识形成的初期,就容易被周围以成绩论英雄的论调所扼杀,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
历史课程的学习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难以对历史形成相应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展前,要求学生们对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提前熟悉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建立初步的印象,对内容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与认知,主动地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这对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作为导火线,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至1842年兵临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长远而又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那么鸦片战争是否还会发生?历史是无数偶然所形成的必然。要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只是在为侵略找借口,就算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来侵略中国。
创设相关环境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在创设相关情境时,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命题,让学生去进行学习和探究。
比如:袁世凯复辟帝制,虽然仅仅当了83天皇帝,但他的复辟对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对民国混乱的社会进行模仿,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袁世凯做出评价。通过创设情境,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记忆,通过课堂上的反馈,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如在学习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时,部分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含义不清楚,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或者书籍等查找关于经济重心的含义,甚至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自信,也可以让其对该课进行讲述,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做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想问、會问、敢问、勤问、善问,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最终培养出学生强大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结语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让学生敢于挑战同学的观点和教师的权威,敢于对教师进行质疑。这种质疑精神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对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