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策略
2018-10-21孙燕
孙燕
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语文技能的训练及人文情感的发展。针对此,笔者结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以及《小猴子下山》一课的具体内容,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与优化:
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识字学习,划分认读和识记部分,对教材中生字、生词进行层次化掌握。
其次,通过阅读展开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逐渐理顺故事顺序,体会小猴子下山故事的趣味性。
最后,从情感上探究课文的教育意义,根据小猴子下山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做事情要一心一意”的道理,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对课堂时间、教学用具等环节进行整体规划。例如,利用两课时完成主体教学,并在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在第一课时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第二课时完成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同时准备教学中需要的图片,如小猴子、小兔子、桃子、玉米、西瓜等,以便于情境構建,并要求学生准备生字卡片,以辅助生字、词语的学习和记忆。
检验预习效果,引入文本内容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预习过程的检验,以检验学生在预习中的“盲点”,提高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要结合板书或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猴”字,根据反犬旁表示动物的特点,并与“候”比较,在理解中记忆生字。
然后,设计小游戏,让学生根据预习阅读的记忆,在玉米、胡萝卜、西瓜、苹果、桃子、兔子、猴子、小鸟等图片中选择文章中出现的内容,并贴到黑板上。
最后,示范指导读音,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节奏感和准确性。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教师不仅能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还能指导其实现从预习阶段顺利过渡到阅读阶段,为接下来的学习探究做好铺垫。
注重知识积累,完成阅读过程
阅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完成初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文本内容。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语言引导:“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为小猴子下山画一张路线图,并在路线中插入玉米地、桃树、西瓜地、小兔子等图片。之后,根据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其发音和节奏,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第二步,再读课文,学习、掌握生字、生词,根据初读的记忆,教师指导学生出示字卡,并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动画,其中包括“掰”“扛”“捧”“抱”“扔”的动作,重点分析这些动词的共性,让学生理解提手旁在汉字结构中的特点,指导学生学写汉字,如对于“瓜”,要注意笔顺,对于“空”字应强调多音字,对于“往”字可以组词为“来往”“往事”“往南”等。
第三步,熟读课文,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小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根据“火车”开过的方向,识记生字,或做出动作,或组成词语,以提高知识的掌握效果。
做好复习引导,强化教学效果
进入到第二课时,教师应结合上一节课的阅读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结合反馈制定复习巩固方案,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消化知识。
在复习巩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字卡片,为学生出示“手”“工”“奉”“乃”等字,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字进行任意组合,并读出所组汉字;在学生组合出“捧”“扛”“扔”等字之后,要求其配合动作进行示范,并对小猴子下山的一系列行为进行描述;此外教师还应构建自主阅读环境,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文本,找出“又……又……”的句式,并仿造组词。根据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教师提供相应的小练习,如:太阳_________、苹果_________,以检验学生独立运用“又……又……”句式的能力。
注重教学总结,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设计,教师将阅读、识字、写字、运用作为教学重点,结合童话故事的情节性和趣味性,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识字游戏中完成夯实基础知识与提高基本能力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依托文本,紧紧抓住小猴子下山的顺序,帮助学生找出本文关键词,以做到随文识字,理清文章脉络,促进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复习巩固中又围绕小猴子所做的动作,引导学生体会动词妙用,实现知识的拓展,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对于今后的教学都是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