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性在电影中的运用
2018-10-21江伟
江伟
摘 要:电影从起源开始时就贯穿着时间,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本文是通过电影的三种基本时间包括切入时间在电影中的运用,分析电影时间是如何影响影片的叙事结构及电影时间的改变对电影的意义。
关键词:纪录性;心理时间;时间性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一、前言
很难想象到,电影影像作为影像的一种,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经济产业、娱乐方式。电影艺术家们通常采用这种媒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想法,当然电影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大众的时间而已,更多的是给当下社会提出问题,给观众以思考的契机。电影作为一门时间艺术,电影影像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节奏,而节奏又是由画面内部的运动时间与呈现画面的时间决定。我们可以想象到画面内没有人运动、没有声音、没有剪辑,但绝对不能想象一部电影内没有时间流动。因此,对于电影来说唯有时间才是电影本身。
二、从摄影时间到电影时间
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约瑟夫·尼瑟福·尼埃普斯将感光材料放入暗箱,通过白色沥青的光硬化方式,经过14个小时的曝光,完成了最早的影像,之后和路易·达盖尔合作于1839年发明了照相和洗印技术。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成功制作了胶卷,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推出了“电影视镜”,这是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此后人们可以直接观看拍摄的运动的影像。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把制作的活动影像投射到白布上,于是电影这种书写人类历史的媒介正式问世。从电影的起点上看,电影的问世就带上了时间性。摄影作为一个记录性的工具,记录客观事物,按下快门,就把外在的客观空间与时间点,永恒地保存在胶片上,那个曝光的瞬间就是时间的结晶,因此站在摄影肩膀上发展起来的电影,从单个镜头单帧上看就存在了时间性,电影影像在时间线上向前发展,在之后的电影影像活动中无非就是对电影影像的时间操纵。
三、电影基本的三种时间
电影被认为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首先要提到的是贝拉·巴拉兹,他认为电影的时间有三种,第一种是电影放映的时间(即电影的放映时间)、第二种是剧情时间(即电影中故事叙事展示的时间,该时间与放映的时间不一样,可能少于或者大于放映的时间)、第三种观影时间(即观众看影片时的心理时间)。从这三种时间上来看,观众观影时的心理时间是较为重要的。电影除了作为自我的一种情感抒发,自我娱乐,更重要的就是面向大众,任何艺术只有与欣赏者产生互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为此,在电影时间运用上就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时间。在观影时电影时间的把控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影的节拍、节奏,间接影响到电影的效果。
四、电影时间的运用
电影从拍摄起初,时间就从电影的单个镜头奔流而过,拍摄一个人、一个静物,即使他们没有任何的移动,事实上他们都存在分子式的变化,在变化期间就由时间贯穿,时间的流动是无法抗拒的、无法逆转的,这一点我们在客观时间与科学时间上可以论断。因而在电影中单个镜头影像时间是不可违抗的,只能按照时间的线性向前发展,但在整个影片中我们是可以站在上帝的高度对整个虚拟世界的时间进行编排。
(一)纪录性的实验影片时间
对于纪录性的时间,做得最极致的就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64年安迪·沃霍尔把相机对着美国的帝国大厦,用一个定机位纪录了帝国大厦从早上到晚上整整长达八个多小时的纪录性的影片,放映时间也为八个多小时,在这个冗长、沉闷的片子中,随便截取一两分钟看,可能只是从外观上看到一点点光影及空气杂质的变化,但是如果你观看时间越长,就会被一种力量推进影片中,你会加入个人的经验慢慢地在这种冗长的画面中进行思考,你的神经可以在画面中触动,这其实就是时间作用的魅力。
(二)非纪录性影片的时间
在经过后期编辑的各种类别电影中可以看到,电影时间是经过重组编码的。从影片的镜头片段上来看,可分为定格时间、升格时间、降格时间,镜头一般纪录时间。定格时间就如影片《四百击》中,男主人公最后跑到海边,看着镜头,镜头戛然而止,让观众看到了男主人公一张迷茫的脸,让观者思索存在的客观世界。降格镜头如《梦之安魂曲》中主角萨拉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升格镜头如《愤怒的公牛》中,可以看到男主人公在拳擊台,当拳头打在脸上,那一瞬间我们清楚地看到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以及细节,还能看到整个脸部肌肉的颤动,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意义,给人心里很强的震撼与同情心。再如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影片《花样年华》中的梁朝伟与张曼玉在楼梯转角处擦肩而过的慢动作,是如此的具有美感与诗意,这些都是升格镜头赋予的力量。在一般性纪录时间,常见于巴赞提倡的长镜头中,我们可以在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片子《童年往事》中看到,导演拍摄了大雨中,大风中摇晃的树及人在树下的活动。再如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中开片阿弟结婚,亲戚朋友一起在树荫下开开心心向镜头方向缓缓走来,这些镜头就很容易把观众拉进另一个时间中,享受到平常时间里平常生活的真诚,悠然又感伤的世界,这种体验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的外化,这是人心灵感触上的时间。
从镜头段落上来看时间,大致分为交叉剪辑,简单叙事剪辑,一个动作多个机位表现同一时间剪辑。在交叉剪辑中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间剪辑到一起,形成一种时间上的对比,在影片《低俗小说》中,文森打电话给毒贩兰斯求助帮忙的片段,文森的紧张、着急的调度与毒贩兰斯在家缓慢、懒洋洋的对比,两种时间的对比,给观众一种紧张而又无力的境界,很容易把观众吸引到剧情之中,体验剧中的时间变化。简单的叙事就是在剪辑台上按照时间的正常顺序变化、人物动作的连贯性和剧情的发展推动来构建影片,如影片《公民凯恩》凯恩与妻子在桌前吃饭的场景,几组镜头交代时间的变化,以及人物关系的由亲密到疏远。一个动作多机位剪辑,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到同一时间的动作状态,强调某一时刻,某一动作的重要性。
从整个影片上来看,时间的变化可以改变叙事的方法,如影片中的倒叙、插叙,实验电影中的无序(如梦境中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无序剪辑)等等。如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是从主角的老年走到公墓前悼念恩人开始回忆到诺曼底登陆的故事,以回忆的手法走入到过去。在实验电影中如先锋派导演玛雅·黛伦的《午后的迷茫》多重梦境时间的交替,实现梦中梦的语境。
(三)观众心理时间
影片在播放时,对片中的情节高潮点设置,镜头之间的剪辑节奏,镜头运动节奏,镜头内的人与物的运动节奏,都会对观众的注意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巴西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的影片《上帝之城》的开篇中,就很好运用了镜头本身长度与镜头内部的运动速度两种时间理念相结合的方式编辑电影片段,在该片中剪辑师用了大量的短镜头,而且镜头内部人与物的运动速度极快、时间短,整个片段节奏快,给观众比较轻快明朗的视觉体验,由于电影的节奏轻快,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心理时间感觉很快,时间不经意间就流逝了。如果影片没有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此时兴趣点降低,观众思维会游离影片之外,观众会感觉影片冗长。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电影来说,需要充分利用观众的心理的时间来构建影片,如何通过编排影片的时间形成有力的电影节奏和叙事手法至关重要。在影片整个段落中,影片《上帝之城》开头一连串快节奏的镜头后,剪辑师又突然加入了一个鸡从墙后面走出来的正常运动时间,打断前面的影片的情绪,让影片情绪慢慢回落,然后再把影片重新推到一个新高潮,这样让影片段落情绪上高低有序有良好的节奏感又给观众视觉上的缓冲和休息,这样影片的节奏有松有紧,有强有弱,观众才能愉悦的观赏影片。
五、结论
电影影像从前期到后期,始终离不开时间的运用,只有对时间的理解与充分认识,了解时间运用的意义,这样在创作中才能看到影片的整个面貌,让观众有优良的观影体验。
电影影像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始终贯穿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我们在剪辑台上犹如上帝一样编排着时间密码,让空间在时间的轴线上构造我们想象的世界。
參考文献: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修订版.
[2]【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
[3]【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6月.
[4]姜黎,陈卓威.浅论布莱松对电影时间的压缩处理手法[J].大舞台,2011.
[5]顾秋佳.试论电影时间的特性[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6]姚睿.都市电影时间的叙事性与象征[J].当代电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