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匠心”

2018-10-21罗娟

科技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匠心主持人新媒体

罗娟

摘 要 新媒体改变了传播格局,也对广播电视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敬业奉献,苦练内功,适应传媒变局,成为主持人的当务之急。文章以秉承“匠心”为准则,从存敬畏之心、树良好形象、彰显人文情怀、“功夫在诗外”等4个方面提出主持人增强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 匠心;新媒体;主持人;受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0-0043-02

唐代诗人张祜有诗云:“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这应该是汉语中关于“匠心”二字最早的记载。在传统手工艺时代,匠字作为后缀,所代表的多为某一类职业属性,“工匠,都是有技艺专长的人。他们精益求精,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打细磨、反复练习,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艺,追求一种极致的完美。”[ 1 ]“匠心”则指工匠在良好人文修养和高超职业技能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体现为工匠的气质,又体现为产品的品质。而在当代,“匠心”被提炼和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作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成为各行业坚守的准绳。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发展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全社会迅速掀起了“匠心”浪潮,“匠心”作为一种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弘扬传统、锐意创新的情怀和理念也成为新时代传媒人的人生追求。

传媒业与制造业有异曲同工之处,本质都在于产品的“品质”。在新媒体时代,多种媒体形态复合存在,传播变局使传统媒体受到严重的冲击。新兴媒体以亲民化、娱乐化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广播电视台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媒体从业人员的心态也随之浮躁,面对经营压力,节目过度商业化,专业品质大打折扣。作为传媒诸工种中独立工种的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如何秉承工匠精神,做好节目的“把关人”和“守门人”,呈现更多匠心独运、扣人心弦的精品力作,满足受众对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呢?

《论语·述而》中有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有关做人及做事的法则,也是从古至今工匠们的行为准则,对于新时代的广播电视主持人来说,这句话同样可以作为“匠心”追求的基本准则。

1 “志于道”——存敬畏之心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敬畏之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鲁迅先生曾说过:“人总得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某些事物怀有敬畏之心,是它推动着人们向前走。”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对事业都心存敬畏,以近乎痴迷的虔诚和热爱把艺术创作变为一种修行,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远境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阳修在修改文章时,反复推敲,其妻不理解,问他为何如此“用思甚苦”,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答:“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

广播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者。在多元信息化时代,主持人作为内容和形式层面的核心元素,是媒体传播链条的“个性化符号”,承担着公众示范和社会舆论引导的双重重任,更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品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 “ 据于德”——树良好形象

《匠心:如何成为精进有为的人》一书的作者万平谈到人品对于工匠的意义时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了一流的心性,才有可能有一流的技术。慷慨、正直、友爱、诚信、忠诚、谦逊…这些都能有效磨炼心性,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2]

由于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就是一种媒介形象。作为节目和媒体的代言人,主持人的人格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的声誉。在当前的传媒变局中,舆论环境、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播无处不在,广播电视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明星符号”更加被关注,主持人形象更具有公众性及公示性,任何不当的言行都会被放大,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社会转型造成的道德失范,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使受众对主持人的人格形象充满了期待。很难想象,一位人格颇有微词的主持人能为受众所接纳,并产生信任与仰慕。《话说长江》的主持人虹云说:“我对自己有个苛刻的要求,就是节目中的虹云是怎样的,生活中的虹云就应该是怎样的。生活中所差的,一定要点点滴滴补起来。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可我认定这是决定主持人最终水平的关键,我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3]

3 “依于仁”——彰显人文情怀

“仁”是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倡导人间大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人文关怀体现于工匠精神中,就是以人为本、用户至上、助人自助。

人文关怀始终是主持人要遵循的道德理念。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使媒体功能秉承:“信息加工-社区服务-社交+”的概念升级为互动性、体验式的社交媒体服务,受众从“我听说话”转变为“我要说话”,主持人则通过多媒介平台与受众交流互动,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受众的兴趣点,最大化体现节目的服务属性。“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角色转变成‘全能型的媒体服务员”[4],这种转变要求主持人以受众为中心,成为更有“人情味”的主持人。心中装有受众,口中方显真情,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一期节目中,董卿采访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她3次单膝跪下,努力与老先生保持平视交谈,被观众称为“最美三分钟”。事后,有网友更是翻出了董卿过去的节目,发现面对残疾人、小朋友,以及行动不便的长者,董卿也都是采取单膝下跪的方式采访。网友们称赞:“这一跪不仅是对大师的尊敬,还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董卿也正是凭这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塑造了独特的个性魅力,深受观众喜爱,稳稳占据了央视一姐的地位。

4 “游于艺”——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向儿子传授的诗歌创作“心得”,意思是说,学习诗歌创作,光在遣词造句、修饰辞藻方面努力还不够,还必须把功夫用在诗歌技巧以外的地方。对于播音主持创作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的主持人不会只专注于播音主持技巧的提升,而是“功夫在诗外”,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主持人陆洋认为:主持人的职业能力中,文化底蕴占60%,普通话和声音占10%,语言能力和表达占30%,可见文化底蕴是主持人的根本。

受新兴媒体的影响,直播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常态,信息的快速整合以及与受众的即时互动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主持人在媒体和受众之间起着一个终端的作用或者说是一个服务器的作用,面对受众,全凭一张嘴说,怎么说,属于语言表达技巧,说什么,就是主持人的内涵和修养了。”[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读与生活实践都是提升主持人文化内涵和修养的重要途径。白岩松曾不止一次的说“渴望年老”,他认为,作为思想型主持人,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阅历都是难得的财富。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以机敏、幽默见长,2015年《我是歌手》的決赛直播现场,歌手孙楠突然宣布退赛,作为主持人的汪涵沉着应变,教科书式的救场发挥,引来观众喝彩。他的这种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就得益于他博闻强识、博览群书。汪涵说,娱乐只是他的精神,文化才是他的信仰。“板凳能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读书是主持人坚强的后盾。

5 结论

新时代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代表着传媒业转型的方向,更肩负“引领导向” “凝心聚力”“团结人民”“沟通世界”的光荣使命。“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主持人理当传承“匠心”,苦练内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刘敏,工匠精神——让工作成为一种修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2]万平.匠心:如何成为精进有为的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

[3]黄幼民,张卓.主持人形象塑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董超.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J].新媒体研究,2017(11):113-116.

[5]黄幼民,张卓.主持人形象塑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匠心主持人新媒体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