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8-10-20孙家梅
孙家梅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它在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给我们小学教学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指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声、情、图、文的形式与小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幅可观可感的画面,为课堂营造了一幅幅优美的情景,改变了老师一味的课堂讲授式,学生机械地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推动了现代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飞速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80-01
1.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主地去专注,去学习,去实践和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小学一年级学生都是刚从自由自在的幼儿园生活进入规范性的小学新生活,由于农村学校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都很溺爱孩子,他们有很多不良的坏习惯,大脑中根本就没有敖胜巨的概念。尽管老师每天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养成教育,他们就是记不住,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由于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我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找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生活的有关养成教育的动画、儿歌视频给他们看,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看学习和模仿,大部分学生的规矩意识增强了。这样既形象又直观的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大大规范了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2.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我在上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有一段描写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景,如果只是老师讲和学生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无法感受到那种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于是我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一些与课文句子相关的画面:撒满了凤凰花花瓣的地面;驶过江面的一条条龙船;升上天空的一串串花炮;这一幅幅画面形象逼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用老师多讲就自然感受到那种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面。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老师枯燥地讲,学生机械地读和学,使学生感受更深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他们识字量有限,很多字词都不认识,造成了句、段读不通顺,不流畅,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于是我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每节新课之前,都在教学资源网里下载相对应课文的朗读课件,让学生跟着反复朗读。经过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扫清了字词障碍,而且理解课文内容也容易多了,最重要的是大大得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低段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小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小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将深奥、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声、情、图、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为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可观可感的情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出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师资缺乏的乡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拓展了乡村小学生的视野,师生们都共享了外界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幅度地精简了教师的操作,更能使教师集中精力致力于教学本身,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建刚.浅谈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辅助[J].基础教育研究,2011(12):26-27.
[2]赵嵬,姚海莹.推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