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8-10-20毛静邱小花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

毛静 邱小花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来提高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基层党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因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沟通及时性以及交流互动性等特征,为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平台,促使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方法,占领新的教育阵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互联网+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对基层党组织中教师和学生思想动态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助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抬头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学生在校的各类数据信息,有助于科学准确地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态,提高管理的效率,聚焦重点、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辅导和帮扶,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引导提供有力保障。

三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有效掌握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有助于为后期提供对策做前期的准备。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例如:网络上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上各种不良思想所影响。大学生沉溺网络游戏,因为网络成瘾,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各大高校都屡见不鲜。上课抬头率不高,大学生玩手机,刷微信、微博成上课的常态,高校学生基本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二)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人员不足。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也有所增加,但是目前高校中专职组织员和专职的党务工作者配备不齐,大多由高校辅导员老师或者专职教师兼任,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需求。

(三)本科党支部体量大,培养难度增大,培养连续性不强。本科新生党员的消失,对本科生党支部的建设提出的挑战,本科生党支部需跨年级建设,4个年级党员在一个党支部,造成党支部体量大、人员杂的现状,且由于支部党员所处年级的不同,课业、实习等因素对支部活动组织的影响变大,培养难度增大。同时,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规定,如果学生在上大学时才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成为预备党员最早一般是在大二第二学期,转正最早一般是在大三第二学期,即意味著目前本科党支部中入党介绍人除了党支部书记老师之外,大多数由基本只能由少量的大三学生和大部分大四学生担任,大四学生一毕业,就得重新给后面的学生变更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造成了党员培养连续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增大。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模式有待更新,形式有待创新。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社会多样性等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在个人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提升方面的需求。这就出现了部分师生在党建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兴趣度不强,活动流于形式,抱怨增加,认同感减少等问题。

四 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广泛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工作,需要针对现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借用“互联网+”相关技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活动开展形式,以获得更广泛的群众支持,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学校党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相关技术运用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学校党委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根据网络特性,使“互联网+”基层党组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发挥其有效作用。例如:学校党委应加快推进高校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力度,及时掌握全校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为开展工作做好数据的支撑和准备工作;购买相关教学软件,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的互动交流等。

(二)学院基层党组织做好自身学院个性化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工作方案

对高等教育工作而言,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院党委应根据自身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师年龄结构,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例如:将理论政治学习与教师学术兴趣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关心教师生活相结合,个别谈心与集中学习分享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等。

(三)完善人事制度,增加人员配备,加大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培养

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高校党委应完善人事制度,增加人员配备,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同时加大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宣传队伍,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策划、落实到线上线下宣传各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四微一体”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索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四微一体”的基层党组织,以微信为主要工具载体,打造“四微一体”基层党组织:通过微直播、微课堂、微群组、微实践四种形式,打造一体化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四微一体”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及时掌握党员的心理动态,畅通党员沟通渠道,强化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形式,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

五 结语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将互联网相关技术融入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通过分析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困难,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和学院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完善人事制度,增加人员配备,加大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培养以及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四微一体”的新模式,以此来转变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传统模式与传统思维,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为服务联系群众、推动党内民主拓开新途径。

猜你喜欢

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
从管理到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的嬗变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探究及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