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策略探讨

2018-10-20吴润琦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策略

吴润琦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越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同时围绕这一主体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而在这改革中主要是为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而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建立与学生互动性更高的课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主动参与性作用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剖析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72 -01

引言:体育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即体育教学无法通过量化去检验教育成果,在这一显著的因素下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存有不重视的心理,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训练懒散等问题。当出现上述问题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课堂带去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本文笔者就针对初中學生在体育教学中参与性不足的问题,展开策略的探讨,希望以此推动初中体育教学良好的开展。

1.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优势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如若主动参与体育课堂进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初中体育教学结合教育局所提出的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一定的改变,从以往的教师为主改变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锻炼学生、发展学生为指导思想,对课程进行设计,进而在改变体育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社会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判断从学历改变成为综合素质,社会上将其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体育最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更要重视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开展,最好是能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经由分析,笔者发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才能为今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推动其发展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会提高体育课程的具体成效,促使学生依照教师的思维进行必要的运动,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断思考,来加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初中学生的记忆里,达成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新课标改革中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借助于体育课程,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的向学生传输体育思想,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保持愉悦感,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达到锻炼身体、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的目的,最终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策略

2.1 积极地构建良好体育教学氛围

在实际体育课程展开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体育教学是属于集体性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运动,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在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主要影响的是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如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对教学环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会促使整个课堂表现出枯燥乏味的状态,同样也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变得兴致缺缺,如此的教学环境定然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结合相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关心了解学生的喜欢的内容与厌恶的运动项目,并在体育课进行的前半程阶段,着重注意学生所关心的,但却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与训练项目,以借用学生关注的活动与项目来引发学生的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主中心,以此为基础打造出能激发学生注意力的体育课堂环境。例如:在教师讲解网球时,可以利用相关的赛事或者是影视作品为引导索,利用故事叙述的手法将初中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对基础的网球规则、训练等进行大概的了解,如此一来在体育教学的氛围就活跃起来,对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对网球的挥拍训练的讲解打下基础。

2.2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体育运动之中并无固定的规定与训练模式,而体育教师对课本上的训练方式以及知识的传授,其实就是指导。初中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性,进而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同项目上存有不同的优势,在优势上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于这类现象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并在必要的时间为此给予一定的鼓励。此外,在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导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以此来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展现,如此一来,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体育运动,这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例如: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一课是原地掷实心球,教师在具体课程开始前一定要对学生普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学生在进行掷实心球训练时,常常会依照自身习惯进行投掷方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去一味的纠正,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学生投掷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去鼓励学生进行安全的尝试,进而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体育,在一定基础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2.3 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当前所进行的新课标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体育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并将学生视作训练管理的对象,在这形势之下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显得简单粗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命令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产生抵触心理以及消极心理。体育教育要更好的展开始终离开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且体育教师在课程进行中要观察学生的心理,并准备时刻采取措施进行辅导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注重自身的发展与课程的进行,还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体育教学的自主性,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初中体育教学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先东,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12):66 - 67.

[2] 陈新峰,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J].赤子,2018,(5):203.

[3]杨友彬,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J].青春岁月,2018,(2):22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初中策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