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8-10-20方映霞
方映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070 -01
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包含数学概念、运算定律、法则、公理、定理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多方面内容,常以算式、符号、图形、公式、术语等形式呈现,具有准确、抽象、严密、简明等特点。实践证明,熟练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诚实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和概括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可是,一方面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和人工符号特征,决定了它成为小学生的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我们对数学语言教学关注也不够,这恰恰导致学生轻视数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弱化数学语言的学习和表达,影响准确、规范、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经验证明,要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必须过好数学语言关。怎样过好数学语言关呢,我以为首要的是弄清小学数学中不同学习内容数学语言的特点,对症下药。我归纳了四点:
其一:建立数学概念,给出定义,形成公式、法则和性质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数学语言直达本质、简明扼要。因此,要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尝试把握反映本质的数学语言。
其二:计算的方法、规则均来自于一定的算理,表述计算顺序、计算方法等规则的数学语言必须严格依据算理。因此,要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握反映算理的数学语言。
其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并将其翻译成数学语言或数学式,进而进行逻辑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要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尝试把握反映思路的数学语言。
其四:小学几何学习只是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开始建立或萌生空间观念。因此,要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尝试把握反映空间的数学语言。
小学生过好数学语言关,主阵地在课堂,我认为,核心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1.数学阅读
要通过数学阅读,指导学生感悟数学语言。众所周知,书看多了,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这一规律也适合数学学科。
首先,数学语言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具有其精确的含义,这就决定了唯有细致地阅读,才能准确理解、准确表达、正确运用。其次,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术语化、符号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唯有深入阅读,才能正确领会数学原理、领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内部的逻辑关系。再者,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唯有使学会数学阅读。
2.教师示范
任何一门学科,语言表达上,老师都是学生的表率,都要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所以,老师的数学语言,无论是口语形式、图纸形式、符号形式,都要准确、简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由于儿童的模仿力很强,所以小学老师的数学语言更容易直接影响学生,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规范数学语言的影响。
比如小学数学中,“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数值”,“直线”、“线段”,这些概念容易混淆。教师讲解时要十分准确和严谨,不能留有任何歧义,向学生示范概念的运用时,要精准恰当,让他们从联系与区别中加深理解,学会表达。
再比如,学习简便运算时要切实引导学生按运算定律寻求算理、以算理解析运算演绎,练习如何准确应用数学语言。如求44×25=?,先分解、后用结合律。用数学式表达为:44×25 =11×(4 x 25)= 11×100= 1100;用数学语句表达为:把44(一个数)分解为11和4(两个数)的乘积,联想4×25 =100,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学生进一步寻求其他的分解与结合途径,如先分解、后用分配律,分别用数学式和数学语句表达。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运算能力,还有利于通过数学语言的多形式表达,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
3.课堂活动
数学语言的学习,仅靠老师教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学生练。这里谈谈我对常用的几种活动形式的认识。
3.1 同桌交流是最基础的数学语言实践活动
一般地说,同桌之间日常交流较多,彼此协调也较好。以同桌交流的方式,初步尝试数学语言的练习,他们可以放松心态、不计对错,这不失为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的一种好途径,不失为举一反三加强知识深化的好途径,不失为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特别是优生帮助学困生的好途径。比如学习名数间的化法时,我就让同桌间你问我答,反复练习。
3.2 分组讨论是最活跃的数学语言实践方式
我的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组内学生轮流当组长、当主讲、当听众、当评委,人人有练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欣赏他人长处的机会,这种方式长久之后,学生一般能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争先恐后地发言,从而数学语言能力也容易得到增强。
3.3 班级小结是最诱人的数学语言展示形式
这里的“小结”是指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个小节的内容、某个数学方法等进行归纳,并向全班同学道出。这种形式能吸引学生抓住重点、深入思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信心。
4.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手与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思维的有效手段。要指导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精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把动手、动脑、动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操作、理解、表达融为一体,以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道让学生操作一张长方形纸的程序:“折一折(对折再對折)——看一看(看看折后方块的大小关系)——涂一涂(先涂一小块,再逐渐增加)——讲一讲(涂色的小块与整张纸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小块、两小块、三小块分别占整张纸的多少”,进而教会他们用“几分之几”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述,用1/4、2/4、3/4这样的数学式来表示。动手操作引发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学会了分数的数学表达,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促进了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切切不可忽视。小学生只有熟悉数学语言了,会说数学了,才会更加热爱数学,才会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班级也才会因此具有数学交流的可能,才会形成互相促进的氛围,才会整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D].彭红伟.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小学生数学表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秦月.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