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促成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建立
2018-10-20卓兰香
卓兰香
摘要: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不仅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得到发展,更要塑造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青少年正处于形成三观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小学阶段,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能以其独特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发展,正确指引便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探析了音乐课程教育的特点,并提出几点使音乐课堂呈现价值观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育;影响;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02 -0055 -01
1.小学生现阶段价值观的特点
在小学校园里,学生们正处于刚开始接触人和事的阶段,与幼儿园不同,小学时期学生将面对更多不同年纪的人,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许多外在条件都可能左右他们的心境。老旧的授课方式依旧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建立。音乐课程作为副科,本身与主科教学方式不同,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繁忙的课业中放松下来,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体会生活的美好,从心底领悟生命的意义,它令学生翱翔在艺术中,既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建立。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下来本是善良的,在温暖的襁褓里茁壮成长,到了小学阶段,对他们来说,价值观的可塑性非常强,处于极其易受影响的时期。在价值观多层次化的当今社会,无法规避地存在过分渴望物质、妄图享福等不良的风气。若受到不良校园风气的影响,便容易造成学生思想倾斜。所以,小学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给学生们上好第一堂课(文化课),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育中富含人之常情、具有说服力,为学生在多元化价值观的选择道路上做正确的指引和导向。
2.音乐课程教育的特点
2.1 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性格
小学开始学生逐渐出现个人价值希望被认可的需求,这种初始感知青涩又隐忍,无形之中在学生们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自卑感。这时,音乐课程用其独特的形式,能让学生静下心,将生活中、学习中的不愉快都忘掉,陶醉在音符的碰撞里,维持不浮躁、不消沉、不气馁的心境。
2.2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音乐教学中,既有歌颂祖国的磅礴情感,也有婉转悠扬的细腻情感;有值得赞扬的英雄足迹,更有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特殊表达方式;有是非批判,也有为人之道……如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中的“江水上涨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它让我心里的梦成真。”细腻的歌词,配上婉转动听的江南民歌唱腔,娓娓道来,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要努力学习,将来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内涵,便能真正启发自己的眼界,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3.使音乐课堂呈现价值观教学的要求
3.1 趣味教学,优化审美价值观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载体,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置身繁杂之外,音乐是一种不用触碰,不用看,闭上眼就能去感受的文化。在音乐课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真切的美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才能音乐作品的美妙转化成学生内心的审美体验,才能通过音乐教学,优化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民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时,先让学生闭上眼欣赏第一遍哈萨克名歌,优美的旋律已在学生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紧接着让学生睁开眼睛,出示多媒体,“天山脚下”、“恰布河”、“成群的牛羊”、“盛開的梅花”、“绿水潆绕的毡房”等景象引入眼帘,刚刚脑海中的旋律慢慢的具体化了,变成了一帧帧美景,这时再缓慢地播放音乐,让学生有了更具体的记忆;第三遍再闭上眼感受时,学生们能仿佛置身大草原的风吹草动中,真正意识到大自然的美。通过体验音乐的美感,审美价值观自然地渗透到课堂之外的人生中。
3.2 即兴发挥,体现创造价值观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打破成人迫于周边环境的局限性,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最好的激发时期,培养积极价值观和创造性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学习《天堂》、《牧民的一天》,通过欣赏音乐,想象歌曲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学习用点、线、色彩等形式画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评比,通过绘画和评比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更巩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再如,教师可通过简单乐器的学习,乐器种类繁多,从简单的人手,指导学生们辨别不同的音色,学会使用简单的乐器演奏长短、强弱不同的音,并通过组合不同的音,构成简单的旋律,便能强而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的创造价值观。
3.3 共同合作,成就交往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单纯的时期,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利用音乐课堂进行同学间小组合作的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同学们的友好关系,并在比赛中教育学生“公平竞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并指引学生在比赛中相互鼓励,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享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形成了积极的社会交往价值观。
3.4 热爱文化,蕴含传承价值观
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学会如何去唱歌,更重要的是理解歌的词、曲背后的文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文化是时代沉淀下来的产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但能学到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内涵,也能接触异国文化,这就要求学生懂得尊重多元化文化的差异性,并在多元文化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方向。
4.结语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个孩子能全面发展,旨在把学生指导成爱好广泛、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类。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讲,要不停的加倍努力,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摸索音乐讲授技能,以顺应培育现代化人才的要求,既要正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素质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俊平,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大观周刊,2011,(6).
[2] 刘辉,对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02).
[3] 杨静秋,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教育之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8).
[4] 曾轶,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育[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