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潜入境,识字悄无声
2018-10-20许如
许如
《灯笼果》是小学语文新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极富想象力的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灯笼果成熟后的样子、颜色和味道。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想象之美、声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全文以拟人的手法对灯笼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多处运用比喻,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让灯笼果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何解读这篇课文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通课文不难,但是识字量较多,理解词义也较有难度。如何在简短的课堂上提高识字写字的有效性呢?首先要找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如“纱衣”、“棱角”、“晶莹”等,这些都体现了灯笼果的奇特之处,由字及词,由词如句,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融入文本,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将识字写字无声地渗入到教学之中。
【案例描述】
1 初读课文,找出生字,随文正音
在预习时,学生已经读过一到两遍课文并完成了预习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根据老师的要求,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并找出这一课中的二类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本课中我让孩子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自然段读等方式检查字音,即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读音。再将圈出来的生字用ppt呈现出来,学生拼读。此时,学生已能很快地拼读出生字。
【这样随文正音,学生既通过阅读了解了《灯笼果》的课文内容,又在阅读中完成了生字的认读。】
2 结合课文,分析字形,巧记字义
师:瞧,这小小的灯笼果身上穿着什么呢?
生:穿着纱衣。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瞧,画中有位小姐姐穿着美丽的纱衣走了过了,纱衣轻轻的,薄薄的,谁想来摸一摸呢?什么感觉?
生:摸上去软软的,真舒服!
师:原来,纱是丝线织成的,所以它是绞丝旁,旁边是个少,所以纱又轻又薄,谁来读读这个词。(生开火车读词:纱衣)
师:请你摸一摸灯笼的外壳,什么感觉?
生:和纱衣一样,也是软软的!
师:除了软,还有哪里像灯笼?
生:灯笼果的棱角。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棱角”,注意,棱是后鼻音,左边是木,棱角就是木头的长边,小朋友摸一摸桌子的棱角。考一考大家,灯笼的棱角在哪里?(学生上来指一指)这一条一条的就是灯笼的棱角,加大难度,灯笼果的棱角又在哪里呢?(学生上来指一指)小朋友们好厉害,这么难都没有难倒你们。
【结合课文,分析字形,识记字义,活泼有趣的体验感悟是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学生们尝到了识字的乐趣。通过图片理解、触摸实物等有趣的方式,他们变得愿意识字,乐于识字,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生字,并能正确运用生字。】
3 把生字放回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师:默读完第三自然段之后,你们知道灯笼果的纱衣是怎么剥开的吗?谁来找一找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我轻轻地剥开灯笼果的纱衣,一片又一片,它们斜斜地分开,像一朵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
师:原来,这就是剥开的方法呀!看,剥开的剥,右边是个立刀旁,告诉我们切水果的时候可以用刀剥开,而灯笼果的外壳很软,所以我们可以用手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个好方法。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所以让生字回归到课文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即使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在此处,我由抓到放,让孩子自己运用学过的方法去记“晶莹”这两个字,让孩子能够学以致用。】
4 聚焦全文,集中识字,趣味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由于汉字集音、形、意于一体的特点,识字与写字教学总是交织在一起,方便学生记忆。且低年段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记忆水平接近成人,但缺少记忆方法,并总是对有趣的东西印象深刻。所以,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利用汉字的音和意来记住汉字的形状,教师可针对每个汉字的特点,提供独特有趣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写汉字。例如:学习“纱”时,如果在最后教學识字,就会将字与文意割裂开,教学时有重复,费时间,若是随文识字,在教学“纱衣”时,相机出示纱衣的图片、实物,继而联系到灯笼果的纱衣,将识字教学和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效果更高,效率更高。
基于以上亦步亦趋的尝试,在带领同学们进行随文识字过程中,我渐渐发现,随文识字并没有打断学生阅读课文的流畅性,反而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我将继续研究如何将识字与文本内容,与文本主题,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汉字住在课文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子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