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焉耆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2018-10-20郭晓丹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页岩气

郭晓丹

摘 要:焉耆盆地为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中小型山间叠合盆地,发育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的多套湖相泥页岩。通过野外地质勘查、井资料收集,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焉耆盆地三叠系泥页岩分布范围小,有机质丰度低,不利于页岩气的生成。盆地侏罗系泥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具有形成页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对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其中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有机碳含量高达3%,八道湾组成熟度表现为成熟-过成熟,三工河组为成熟,泥岩厚度超过400m。对比国内外典型的海相、陆相泥页岩,焉耆盆地侏罗系泥页岩主要参数与典型的湖相沉积沙三段相似。综合分析认为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其次为上部的三工河-西山窑组。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潜力;侏罗系;焉耆盆地

1 区域构造背景

焉耆盆地为中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盆地,形成于华西期,位于库鲁克塔格和南天山褶皱带上。其南北部分别受控于二叠后期的桑树园子断裂和辛格尔断裂,北接南天山,南邻库鲁克塔格山,西起铁门关断裂与霍拉山相邻,东至克孜勒山与铜矿山、与库米什盆地共同受控于东部的托克逊断裂。焉耆盆地现今为一个北西西向菱形分布的四面环山盆地,位于吐哈、塔里木、准格尔三大盆地之间,盆地之东有库米什盆地,西部有尤尔都斯盆地和伊宁-昭苏盆地。

2 泥页岩地层分布

焉耆盆地经历了三叠纪末、侏罗系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晚期-西山窑组早期三次大规模的湖侵,形成了三套分布广泛的含煤沉积,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岩、泥岩与页岩的不均匀互层,各组层位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触,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泥页岩的厚度对页岩气成藏与开采具有显著影响,但有效厚度的下限值至今还没有定论,较厚的泥页岩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且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据美国五大典型海相含气页岩的开发统计,已开采页岩埋深介于183-259m,厚度为31-610m,而我国长7典型的陆相页岩埋深1500-2500m,厚度为10-500m。盆地侏罗系泥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具有形成页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对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其中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有机碳含量高达3%,八道湾组成熟度表现为成熟-过成熟,三工河组为成熟,泥岩厚度超过400m。

3 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1 有机质丰度

焉耆盆地石炭系和三叠系小泉沟群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不高,石炭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47%,最大为1.61%,小泉沟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67%,最大为1.92%,均达不到生成页岩气的最低标准。侏罗系三个层位的泥页岩TOC较高,平均值均大于1%,其中八道湾及三工河组平均值大于2%。西山窑与三工河组生烃潜量属中等生烃潜能,八道湾组平均值为6.78%,最大值可达35.11%,为好的烃源岩。张金川(2004)等认为在页岩气藏中,当有机碳含量大于2%时有利于页岩气赋存。

3.2 有机质类型

泥页岩显微组分特征表明焉耆盆地侏罗系泥岩比较分散,显示出物源的多样性,但整体偏向于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指示强还原环境。从显微组分特征来看,镜质组平均值为59.5%,惰质组为14.5%,壳质组+腐泥组为26%[19],除八道湾富氢显微组分含量相对较高,部分显示Ⅱ2型外,其余均为Ⅲ型。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各方面反映结果比较一致,即盆地中下侏罗系主要为Ⅲ型母质,仅在八道湾组存在Ⅱ型母质,但数量较少。按类型评价,各层位泥页岩优劣依次为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

3.3 成熟度

盆地泥页岩随埋深增加或温度升高,有机质成熟度呈规律性变化。成熟度在博湖坳陷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与构造单元划分吻合。北部凹陷均达到低熟-成熟阶段,其中八道湾地层为成熟阶段,三工河层位处于低成熟阶段。南部凹陷均已进入成熟阶段。八道湾地层底面成熟度高值分布在七里铺、四十里城次凹的南部,包头湖的东南部,Ro基本达到1.1%,八道湾Ro的最大值可达1.5%,已经达到页岩气藏的成熟度标准;三工河地层底面成熟度普遍低于八道灣地层,仅七里铺以南可达到1.1%。西山窑组由于埋深较浅,且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热演化程度较低,生烃生气潜力小,未能达到页岩气最低标准。

4 结论

与常规油气不同,页岩气属于“自生、自储、自盖” 型的非常规能源,不需要常规油气的构造条件和储层条件。盆地南部凹陷后期强烈的挤压变形,有利于形成微裂缝,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表明,南部凹陷侏罗系地层较北部凹陷厚,存在较厚的泥页岩分布,八道湾组泥页岩已达到页岩气藏标准,三工河-西山窑组次之。推测页岩气勘探潜力的有利区为三个次凹,即北部凹陷的四十里城次凹和七里铺次凹,南部的包头湖次凹。

参考文献

[1] Curtis J B. Fractured shale-gas systems[J].AAPG Bulletin,2002,86(11):1921-1938.

[2] 曾维特,丁文龙,张金川,等. 中国西北地区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2013,32(4):139-150.

Zeng Weite,Ding Wenlong,Zhang Jinchuan,et al.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trols 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Northwest China[J].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3,32(4):139-150.

[3] 马强,姚亚明,金维平,等.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J]. 新疆石油地质,2008,29(2):172-175.

Ma Qing,Yao Yaming,Jin Weiping,et al. Petroleum system in Yanqi Basin[J].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08,29(2):172-175.

[4] 陈洪. 焉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抬升与热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

Chen Hong. Study on Mesozoic and Cenozoic tectonic uplift and thermal evolution in Yanqi basin [D]. Northwest university,2006.

[5] 姚亚明,刘池阳,赵增录,等.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J]. 沉积学报,2003,21(3):513-521.

Yao Yaming,Liu Chiyang,Zhao Zenglu,et al. Assessing on source rocks in Jurassic coal measure and study 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chanism in Yanqi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3,21(3):513-521.

猜你喜欢

页岩气
一种评价页岩气水平井气层产气性的方法
宣威热水—沾益德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非常规天然气管理与发展之路
促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页岩气的开发现状及特征分析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页岩气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需求与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