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变迁影响下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研究

2018-10-20罗润飞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交通

罗润飞

摘 要:本文通过区域交通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广西富川县交通变迁对县域乡村聚落产生的影响为例,从而探讨交通在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交通

引言

艾萨德在《区位与空间经济》中提出:“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区域交通作为空间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不同时期对于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不同。通过分析交通历史变迁对县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能了解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受外部交通因素影响的方式,从而为县域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提供支撐。

1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交通作用机制

1.1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是对乡村聚落体系的地域空间属性的特征表达,主要包括乡村聚落的规模、职能和空间分布的特征。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空间结构的演变与整合,又受到城市化的拉动与扩散及其他各种动力的影响。自然条件是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础;乡村聚落的生产力水平与人口流动是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血缘与地缘等社会文化因素则影响乡村空间重构;除此之外,交通网络与方式对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1.2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交通影响

陆大道的“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了阐述,划分为区域低层次均衡阶段、区域交通线的形成阶段、镇村向交通轴线聚集阶段及区域多个节点和轴线的形成阶段,交通作为节点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起到重要作用。张京祥等认为传统、均质的农业区域的居民点分布取决于耕作半径,同时受到耕作方式和交通的影响。张文忠等则指出交通线路的分布格局会改变居民点空间分布结构,引导农村居民点趋向于交通路线转移。邢谷锐等认为,交通网络发展对乡村聚落空间具有引导和诱发作用,促进农民集聚,引导乡村聚落空间整合。

一方面,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交通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及信息传输,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另一方面,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取水,尽量沿河生活,水上交通就成为最早产生的运输方式;在陆上交通方面,驯马牛作为陆运工具出现得最早,此后出现马牛拉车而促进了道路的人工修筑,直至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交通方式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人与信息及物品的交换,现代交通能力的提升强化了聚落的交往,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乡村聚落具有引导与诱发作用,促进乡村聚落空间整合。

2 富川县交通方式的历史变迁

2.1 富川县的区位

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今广西贺州设有富川县,隶属苍梧郡,现在的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北部,处桂、湘、粤三省交界处,过去是岭南地区承接中原文明、湘楚文化的前沿地带。

2.2 农耕时代的潇贺古道作为富川县的交通命脉

萌渚岭横亘于湖南广西之间,自古为阻隔五岭南北的天然屏障,潇贺古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南、中南与华南、华东的主要陆上连接点,是沿袭了几千年的沟通五岭南北的交通要道,自秦汉到清末乃至民国初的两千多年里,潇贺古道对促进我国的南北统一,加强各族人民的融合,促进五岭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分为东西两线,西线由湖南潇水水道至道县,经过五岭当中都庞岭、萌渚岭之间平坦开阔的山间谷地,在江永、富川处改为陆路,随后至贺江改为水路,连接西江、珠江,向南联系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清以后,随着澳门对外贸易的繁荣,广州更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贸中转站,过富川的潇贺古道因而达到繁荣顶峰。沿线也是现在大量明清时代的传统村落、古城遗址、古墓群集中的的区域。

2.3 工业时代交通方式转变使得古道功能下降

至工业时代,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铁路与公路成为区域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近代工程水平的提升,使得自然山岭对于人类的阻隔作用减弱,地理区位与效率对于交通选线的影响提升,铁路公路较古道水运、陆路运输的效率更高,潇贺古道的功能开始衰退。湘桂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设使贺州区域交通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加上公路的日益发展,永州至贺州的公路成为富川县区域交通的主要方式,村级公路的建设则加强了乡村与乡村、县城之间的交往。

3 交通变迁影响下的富川传统村落空间结构

3.1 富川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研究框架

富川县下辖1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县内明代及以前的村落共82个,清代村落共43个,建国后村落共12个,其中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共计16个。通过对137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依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从选址格局、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久远度、丰富度、完整度等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将县域内村庄划分为典型传统村落、非典型传统村落、非传统村落三种类型。村落类型的划分结合村庄历史年代能在一定条件下综合反映历史变迁之下乡村聚落的平衡状态,通过GIS量化分析不同年代类型乡村聚落与不同时期交通路线的离散程度,从而分析在交通变迁之下县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化特点。

3.2 交通变迁下富川县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化特点

(1)农耕时代古道引导乡村聚落由均质离散分布向古道交通集聚

传统农业时期,乡村聚落的选址以可耕作土地的耕作半径决定,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富川县西部为都庞岭,东部为萌渚岭,可耕用土地为两岭所夹的谷地,富川县乡村聚落以中部可耕用土地为基础形成均质离散的动态平衡状态。潇贺古道西线由江永进入富川,进入富川后分为东西两线,由此构成农耕时代富川县的主要交通通道,古道沿线乡村聚落均具有一定的商业功能。富川县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非传统村落集中在中部区域,呈现的是乡村聚落的离散分布、动态平衡状态。典型传统村落与非典型传统村落向古道集聚,古道带来区域物流人流的交换,反映了古道作为区域交通有引导乡村聚落集聚的作用,引导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出非均质区域不稳定的特点。

(2)近代基础设施发展及城镇化引导乡村聚落形成多元化复合网络

进入近现代工业社会,洛湛铁路取代古道作为区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洛湛铁路的站点设立于贺州市,富川县域外部交通则主要以公路向外界进行联系。同时村级公路的修建、交通方式的进步,使得土地的可耕作半径有了质的飞越,公路结合城镇选线则进一步引导乡村聚落向城镇集聚,富川县城镇出典型的县城—镇—乡村三级网络,城镇作为发展集核引导乡村聚落集聚,向交通干线集聚作用减弱。城乡区域职能分工协作在现代联系网络支持下,乡村聚落以农业为基础向均质化发展,又在城镇集聚的引导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元化复合网络形态。

(3)现代交通促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平衡稳定

现代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空间的阻隔作用减小,通过村级公路——公路——区域交通,可以使乡村聚落与外界形成快速的人与信息交换,交通对于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有所减弱,自然条件仍然是乡村聚落形成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城鎮化则深刻影响乡村聚落的发展,社会文化使得乡村聚落得以延续。富川县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村级道路有序建设,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却未发生重大改变,县域当中乡村聚落选址约90%属于清代或之前村落,交通设施的发展更多则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新村在老村的基础上,乡村聚落的建设向交通便捷方向发展。县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在多元复合网络的结构之下趋于平衡稳定。

4 结束语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演变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交通的发展使得乡村聚落与外界的交换更为便捷,不同时期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产生不同影响。乡村聚落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更多的受到经济与政策制度的影响。我国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出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战略,乡村的聚落的发展与空间重构,需要在城乡统筹的框架下,注重保护延续乡村聚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做好政策、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范少言,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4):295-304.

[2] 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01-102,106.

[3]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 人文地理,2002,17(1):85-89.

[4] 张文忠,孟斌,吕昕,等.交通通道对住宅空间扩展和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作用[J].地理科学,2004,24(1):7-13.

[5] 邢谷锐,徐逸伦.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87-2089.

[6] 张玉梅,王勇.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5-14858.

[7] 邢谷锐.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体系初探[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8] 罗雅丽,张常新.村镇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50(12):150-151.

[9] 明立波,汪成刚.交通影响下的江苏沿江地区空间重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9,36(3):3552-357.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交通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基于空间结构视角:丝绸之路旅游节事活动网络化发展模式构建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