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户苗寨现状与保护

2018-10-20袁征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吊脚楼城市

摘 要:苗族自古就是农耕一族,和“苗”字一样,上为草,下为田,意即种田民族。而西江地区的建筑以干栏式建筑而著名。西江地区的苗族人民,在雷公山的高山与峡谷和相對潮湿的环境下,把干栏式建筑技术与风格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关键词:贵州苗族;传统民居;重叠;吊脚楼;城市

1 重叠的整体景观

在山地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单体建筑会依山而建,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虽然前后建筑之间依然存在遮挡关系,但是在观察者的角度变成了部分的遮挡,能感受到远近、前后、高低等关系。与此同时,如若站在远处观之,鉴于建筑景观的整体性,视线角度受到限制,让人没办法看到其在一个平面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距离关系。于是,不仅可以看见前后作为景观的建筑单体,同时,能够想象这些单体仿佛被投影在同一立面,单体之间的距离在此刻不见了。所以在同类重复的建筑中,能够作为景观重叠出现,被人们所感受到,主要的原因是山地地形。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单体重复作用于山地的地形,让建筑单体重叠起来,形成一幅立体的画面。

2 单体建筑——吊脚楼

2.1 环境因素

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雷山东北部,十多个自然老寨子依山而建,是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吊脚楼依山势排列。该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河流谷地,白水河从山脚下穿过,主要的吊脚楼就位于河湾,并坐东朝西。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冬暖夏凉。

前文简单介绍过的建筑风水,在我国各地传统民居中皆有体现。老寨子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同时要考虑采光,通风,防虫,防火等多方面因素。而建筑的美观较为次要。这也符合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中所表达的观点,建筑始于技术,和客观的需要。吊脚楼潜藏在山林中,利用山林的小气候,改善人的居住环境。

2.2 民族特点

西江地区苗族为“西氏”族。本就是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由于多民族的文化,孕育了今天的西江苗寨。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建筑术是师徒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我们调研的途中也看见了不少新老的建造者在修新的吊脚楼。西江地区,山地居多,苗族的先民们,因为生存而尽量用平地进行耕种,而留下山地来居住。

2.3 功能和结构

功能和结构往往反映了建筑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吊脚楼都有着相似的结构:梁柱等构件用榫卯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是吊脚楼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调研的路上,也看见一些工人正在凿用于榫卯的眼;结构构件的组合呈垂直交叉方式,这又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木结构建筑相似;屋面采用三角形,主要由于雨水对屋顶的影响。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主要结构构件是梁和柱,是较为典型的穿斗式建筑。因为二三层采用悬臂梁,于是平面上逐层增大,通风防潮效果较好。木材较石材具有更好的韧性,通过材料本身的变形,消耗地震传递到建筑上的能量,于是,抗震性能良好。吊脚楼一般有三层,主要的功能也因此分成了三个部分。上层是坡屋顶的起坡处,多为半封闭空间或全封闭空间,主要用于储存粮食和堆砌杂物,也设有门窗;中间层为人居住生活之处,用杉木板分隔出火塘间、卧室、厨房、堂屋等,以堂屋为中心,用于休闲、用餐、会客等;下层也为半开放式,一般用于牲畜养殖,用树皮、砌体或者较差的木板作为墙板。就好像藏族的民居一样,从上往下分成天、人、牲畜的居住地。总是无心之间会发现不同建筑体系下的相同特点。

2.4 材料和装饰

“美人靠”,由栏杆发展而来,逐渐加入“坐”的功能,形成向外突出的一排长凳,靠背呈“鹅颈”状。其与建筑的开口相关,是一种悬挑结构,并能够提供坐的功能。朝外部突出的美人靠与窗格雕万字格、亚字格、喜字格、喜鹊闹梅与双凤朝阳等等图案。

苗族人视“牛”为神灵,会用牛祭祀他们的祖先蚩尤。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宗族生活中,总是有牛或者牛的意向出现。吊脚楼门楣上木制牛角,腰门上的门斗呈牛角形,屋脊上,正中间有牛头的装饰,女人们的头饰也借用了水牛角作为意向。

3 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3.1 邻里关系

在西江千户苗寨中,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互相认识,虽然最近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但是基本情况也比城市要好很多。在城市里,地价高昂,实在没有办法到处都修成传统的建筑,不过可以向它借鉴。王澍的钱江时代就借鉴了传统民居的院子的思想,其他的住宅也可用这种思想,留一小块空间,让人愿意在这里呆一会儿,最好是进出建筑不得不经过的地方。方法不止这个。邻里关系的修复,传统建筑是很好的老师。

3.2 对人心理的考虑

在西江千户苗寨,看不到设计师的故意为之,一切都那么自然。人们都在道路中间走。道路两边就是上山,去各个寨子的山路,那就更是人走的路了。当我在思考为什么没车的时候,我发现这里入口的限行做的很好,或许是由于景区内铺地不能经得起汽车的碾压,亦或许是对人的考虑。

4 结束语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的历史遗产,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此处的独特建筑美学,和其对环境与周围建筑的关照,再加上对人性的考量,这里面的学问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这里进行科学的保护尤为重要,不仅是对传统建筑的尊重,也是对传统建筑的再次利用。利用到我们又爱又恨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原谅我不能言尽西江千户苗寨,也难以言尽在城市中传统建筑思想的利用。这也是需要很多人去做的工作。

作者简介:

袁征(1994—),男,汉族,四川大学建筑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住居与聚落方向。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吊脚楼城市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山城吊脚楼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吊脚楼“直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