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探究
2018-10-20刘华君
刘华君
摘 要: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加强朗读训练,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兴趣;教学问题;教学技巧
朗读,就是发出声音地读,响亮地读。它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高声朗读的时候,能够读正确,能够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进去并表达出来。所以,朗读有利于理解语言、表达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预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小学生正是对学习知识比较感兴趣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朗读教学,那么提高阅读能力也不是一件难事。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就是声音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通过熟读、背诵,持之以恒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对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语言美。如我们班的个别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要想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首先就要有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学习语文的主要动力,语文朗读也是一样的。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发生兴趣,就会发挥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朗读文章要想读、爱读,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处。
1.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先从有意思的小文章开始,让学生看一段相关的视频,结合动画,再以朗读训练的形式,将故事读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没有让朗读训练的教学那么死板,也能保证课堂质量。
2.学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不管好与坏,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朗读训练有能够读好的信心。教师可以用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普通形式,一些语文教师并不是很注重朗读训练。有的只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沒有发挥出朗读真正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是没有相关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1.教师应加强对朗读训练必要性的重视。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经常忽略朗读这一环节。没有要求学生朗读,自己也只是形式上的朗读。课堂上缺少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学生也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指导要灵活。朗读教学单一、死板、机械化,教师讲读生硬,只要求读了就好,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师即使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但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错误的。比如,重音读错。只要求读得有技巧,但是没有读出内涵;另外,读长句的时候,没有间隔,有的是一气呵成,有的不会停顿。这样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厌恶朗读,而且对自身朗读水平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3.朗读层面不广泛。教师上课喜欢叫尖子生,往往忽略了班里的其他学生。这样,其他人就变成了这节课的听众,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要领,朗读水平自然而然会下降,很难培养出语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扩大朗读的学生范围,不能凭学生学习的好坏而评定是否应该朗读。
三、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忘记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以下是一些教学技巧。
1.保证朗读时间。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个人自学朗读时,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运用普通话,把文章完整地读完,做到不漏句。集体朗读要声音洪亮,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趣,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表达情感的朗读。
2.教师要做好范读。教师范读的时候要有感情地朗读,不能生硬死板,教师动情的朗读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学生便可模仿教师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把握重音、间隔、轻重缓急。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写作文章的特点,加入一些说明性想象性的讲解,这是一种充分引导学生朗读的方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训练。读文章是一种手段,理解文章真正内涵是主要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训练,在朗读上加强指导,善于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又能陶冶情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2]邢杰.又闻朗朗读书声:谈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3]贾卉.多种角度殊途同归:谈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