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措施探讨

2018-10-20杜秋香

炎黄地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优化措施

杜秋香

摘 要:土地开发整理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重新构建的过程,会对开发整理区域的地貌、水文、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土地开发整理中,需要科学的进行立项分析与规划,明确土地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特点,实现生态因素间的平衡,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不能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顺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目标。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优化措施

1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作物单一影响生态平衡

随着土地平整工作的大规模开展,耕地面积增加,垦殖率提升,但是却导致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与减少。农作物比较单一,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受灾的范围将会急剧扩大,并且农作物单一还会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

1.2水资源流失严重

耕地大量开垦需要建立新的农田水利工程,尽管能够使粮食产出增加,但是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使得地表水系结构发生变化,这对于水环境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而且需要修建大量的水渠以及道路,虽然能够使渠道维护以及除草工作减少,但是涵养水源会受到影响[1],容易出现洪水宣泄。有些地区的梯田建设效果不佳,土壤侵蚀严重,使得流域水源补给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就面临更加严重的影响。

2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通常会将空闲的土地变为耕地,而且变动面积较大,虽然经过整理后耕地面积增加,但地面植被的覆盖率却得以降低,多样化的植被被单一的农作物所取代,增加了病早害发生的几率,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在一些施工操作过程中会对土壤性质带业影响,导致地表和土壤结构受到扰动,对生物原本稳定生存的环境带来干扰,使土地生态系统变得更为脆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增加对灌溉水的需求也会加大,需要加大水利水电工程和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施工力度,这不仅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还会破坏原有水系网络沿线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3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优化措施

3.1注重保护多样性生物

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需要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促进耕地总量的均衡化发展,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需要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理念,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化,为动植物的生存保留足够的生存条件和空间。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来提高耕地的质量,全面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生态的均衡发展。

3.2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科学性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解和评价,并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确保土地整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来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尽可能的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针对于河道要尽量不改变其原有形态,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科学评价土地整理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对其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在正式实施前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全面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科学性。

3.3农田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落实好具体的土地整理措施,将农田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以此来降低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确保耕地的质量。具体可以在河沟和道路两旁种植花草,以此来起到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的作用。在田坎周边种植草皮或灌木,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还要为生物留下足够的栖息环境。对于质量较差的土壤,需要在保护耕作层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农田的生产作业能力。对于新增加的土可以采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改良土壤,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3.4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后续保护与管理

为了实现土地整理的目标,需要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后续保护和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與区域气候特征和不同农作物的生理需求相结合,科学确定施肥量,选择的农药要确保效率高及毒性小,并对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快推进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力度,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对于工程节水措施,在保证修筑渠道质量的同时,还要将内渠和外渠打通,保证正常的灌溉要求的同时,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泄。对于个别农作物需求较高水分的情况,可能采用间隙灌溉方法,推广滴灌和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3.5遵循观景生态学设计要求

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首先,注重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保留农村地区的本土特色,切忌千篇一律的设计;其次,将土地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块土地视为一个景观单元,从整体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应树立长远的目光,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纳入生态景观理念,融合生态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保障区域内的景观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平衡;最后,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尽量不改变原有的生态地貌,利用乡土植被资源,模仿自然原型,进行优化设计,如利用田间地头、沟渠两边的土地等,都能建造生态景观,结合乡土特色种植树木,起到美化与绿化作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结束语

为了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降低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更好的发挥出土地整理的现实价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文中分析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参考文献

[1] 金合金.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西农业,2017(03):113.

[2] 陈倩颖,杨银科,李新慧,苗丁丁.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3):81-83+87.

[3] 吴勇.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低碳世界,2017(22):30-31.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优化措施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