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规律分析

2018-10-20王平娃张明王凡刘永孝

炎黄地理 2018年7期

王平娃 张明 王凡 刘永孝

摘 要:根据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1981年-2015年大断面资料,分析河床冲淤变化与河道过流能力。结果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使得内蒙古河段河床逐年淤积抬高,主要发生在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区间,截止2015年淤积量约4.4亿吨,导致河道大量萎缩,过流能力锐减,输水能力下降。

关键词:河床冲淤;径流量;输沙量;冲刷深度;洪量

1 问题的提出

黄河从宁夏石嘴山市与内蒙古乌海市交界处的麻黄沟进入内蒙古,从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乡出境,在内蒙古境内的河道流程782km,包括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站。自1991年以来,黄河径流逐年减少,持续偏枯,内蒙古河段汛期最大流量超出2000m3/s的几率很少。由于来水量的持续偏枯,主槽逐年萎缩,河床逐年淤高,部分河段已变成了地上悬河,汛期1500m3/s以上的洪水,漫滩非常严重。由于河床的淤积,以往的洪水和冰期预报,防洪、防凌预案和洪水测报方案,已不适应现在的河道形势。为了防汛、防凌及大堤建设等工程需要和指导水文测报工作,有必要对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规律和过洪能力等进行分析研究。

2 各断面径流量、输沙量历年变化情况

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历年径流量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三断面径流量的历年变化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三湖河口径流量较巴彦高勒和头道拐为大,主要是三湖河口以上区间有总干渠二闸、三闸、四闸泄水和总排干退水加入,三湖河口以下区间有镫口扬水站、团结渠扬水站、包钢取水口、包头市取水口引出。

从图2可知:在1981~2003年的23年中,1986年以前,巴彦高勒输沙量小于三湖河口,三湖河口输沙量又小于头道拐站;1986年以后,规律相反,巴彦高勒输沙量大于三湖河口,三湖河口输沙量又大于头道拐。由此说明:1986年以前,该河段从上到下是冲刷的,1986年以后,该河段从上到下是淤积的。三断面输沙量变化与该河段的实际冲淤变化情况是吻合的,且1991年以后,头道拐和三湖河口的输沙量较巴彦高勒减少较多,说明该河道自上而下淤积加重。

3 各断面河底高程变化情况

将历年汛后断面河底平均高程与年份点绘关系,各断面冲淤随时间的变化见图3、图4、图5。

以图3~5与图1中各自的径流量对照,河床的冲淤变化,与来水量大小有较好的关系,总的冲淤变化情况是:来水量大,河床冲刷;来水量小,河床淤积。

4 洪水对河床的冲刷条件及冲刷量

4.1 河床冲刷条件

黄河内蒙古段的河床由粉砂组成,受水流的作用,极易发生变化。根据资料分析,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一次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超过1350m3/s以上且洪量达到9亿m3以上,河床会出现轻微冲刷;头道拐一次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超过2000m3/s且洪量达到35亿m3以上,河床才出现轻微冲刷。如“81.9”洪水,各站的洪峰流量都在5000m3/s以上,洪量在150亿m3左右,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河床平均冲刷深度分别为1.8m和1.6m,头道拐冲刷深度为0.5 m。再如1988年洪水,洪峰流量为1350m3/s,洪量为9亿m3,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河床冲刷轻微,深度分别为0.3m和0.2m;头道拐河床几乎没有变动,冲刷深度仅0.05 m。

1986年以前,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为5000m3/s,能使河床产生显著冲刷的最佳流量是2500m3/s以上。但是现状河道的严重淤积,改变了这一情况,巴彦高勒至昭君坟段1500m3/s已开始漫滩。漫滩水流一是削减了洪峰,二是减慢了流速,对冲刷河床十分不利。对于黄河内蒙古段来说,为使河床冲淤平衡保持稳定或有所冲刷,年径流量需要200亿m3以上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4.2 洪量与河床冲刷深度的关系

1990年以前,黄河径流量较大,1990年以后,黄河来水持续偏小。故本文选用1990年以前的洪水,对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洪量与河床冲刷深度进行分析。

巴彦高勒一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总量与河床冲刷深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图中点据虽然少些,但关系比较明显,相关系数0.96,相关关系为:y=-0.0000528×x2+0.01974×x。可以看出:随着洪量的增大,河床冲刷深度增加变缓。河床冲刷总有一个限度,不会无限度的冲刷下去,与原型实际变化情况基本相符。

三湖河口站一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总量与河床冲刷深度的关系,如图7。从图中可看出: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巴彦高勒站很相似,相关关系也与巴彦高勒站很接近。

头道拐站一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总量与河床冲刷深度的关系,如图8。将头道拐关系曲线及关系式与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进行比较看出:曲线的线形及趋势相似,但关系式中的常数变小了很多。表明,同量级的洪水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头道拐比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的小。

5 结论与建议

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变化,与来水量大小关系密切,其河床淤积主要发生在1985年以后,淤积严重区段为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内蒙古河床冲淤变化量,与一次洪峰总量存在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在目前河床严重淤积情况下,冲刷河床的最佳流量是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黄河内蒙古段的河床淤积问题,应标本皆治。治标的方法是加高大堤,治本的方法是大水冲刷。加高大堤只能解决目前防洪、防凌的问题,冲刷河床才是遏制淤积降低河床办法。

基金项目:水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7slkj-16;2017slkj-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項目(2017M623332XB);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JQ5145)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侯素珍,常温花.黄河内蒙古河段主槽萎缩原因和对策[J].水利学报,2009,40(9):1048-1054.

[2] 翟家瑞,钱云平.黄河宁蒙河段防洪形势分析与对策[N].黄河报,2006-03-07(3).

[3] 冯国华,朝伦巴根,高瑞忠,等.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对策研究[J].水文,2009(2):47-49.

[4] 龙虎,杜宇,邬虹霞,等.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淤积萎缩及其对凌汛的影响[J].人民黄河,2007(3):25-26.

[5] 可素娟,吕光圻,任志远.黄河巴彦高勒河段冰塞机理研究[J].水利学报,2000(7):66-69.

[6] 安催花,鲁 俊,钱 裕,等.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与淤积原因[J].水利学报,2018,49(2):195-206.

作者简介:

王平娃(1965-),男,陕西户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防汛、水资源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

张明(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系统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