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阈下四川藏区村庄治理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2018-10-20王敏

炎黄地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制度设计脱贫攻坚

摘 要:四川藏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需要不断的完善村庄治理的结构。为此,需要依照脱贫攻坚的要求,既要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提供“兜底保障”即从农民活力激发、村庄产业发展、干部思想转变及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四川藏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制度设计

1 四川藏区村庄扶贫存在现实问题

四川藏区盘山道路崎岖,运输成本高;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低,商贸流通不发达;集体经济薄弱,种养殖业均不发达等。具体表现如下:

(1)农户对优惠政策认识存在分歧,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在调研中,农户对房屋外观改造补贴2万元政策存在意见,认为有些小组得到的实惠太多,自己一分钱没得到。农户整体上是认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执政方针、政策路线的,但是对于市旅游发展规划在基层的落实,更多看重政策能否带来眼前实惠,而对所谓的长远好处并不是很关心。因此,也导致在精准扶贫中,稍有不公平就觉得愤愤不平,农户之间存在相互挤兑的现象。重视精准扶贫中的慰问金、慰问品,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对文化、思想方面的扶持并不是很重视。

(2)长期稳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不高,嵌入现金经济不发达。由于受地形、气候、交通、习俗、教育等影响,农户外出务工的比较少,全村外出务工的仅有90余人,占整个村庄人口数比较低,一大部分农户主要以养羊、养猪、养鸡为主,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农户一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里,即便外出务工,也主要以进工厂、做工程等为主,工作持续的时间都不长,长的半年,短的几天,且都在本村或本镇。冬季农户基本处于空闲阶段,但是很少有人在空闲季节外出打工。整体而言,嵌入经济不发达。

(3)“等靠要、均等”等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失衡。彝族农户的脱贫需要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精准扶贫的政策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策确实在基层取得了很多很大成效,但是,部分彝族农户仍然存在“等靠要”“均等”的思想,将发展的好坏归结于政府的作用,不存自身找问题、找原因、找对策,总之,内生发展动力明显缺乏。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很多市委市政府、县乡干部的隐忧。

2 脱贫的对策建议

2.1.推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时发展,激发农民参与扶贫活力

农民是精准扶贫的主体与对象,要实现农民的持续摆脱贫困,就需要不断的提升或激发农民的活力。一方面坚持顶层设计与兜底保障相结合。针对村庄的情况,要制定长远的帮扶措施,将农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与村庄的自身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发展,共建村庄,共享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比如根据扶贫所涉及的方向,设置“七色卡”,通过考评与督导,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激发农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此外,在注重物质扶贫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政策宣传等途径。

2.2.因地制宜发展村庄产业,推动农民多渠道外出就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实现农民增收难得问题,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村庄经济,形成自己的规模产业。村庄的发展具有异质性,任何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通过产业发展与壮大,产业链条的打造,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中来;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农民的就业既需要自己努力,也需要村干部、基层政府的积极推动。乡(镇)干部、村干部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脉资源丰富,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等途径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推送出去就业,拓宽就业的渠道。另外,也可以通过实用技术的培训,比如家政服务、汽车维修、挖掘机、烹饪等,三个月或半年的培训时间,使农民掌握一到两项技术,提升农民自谋职业的市场竞争力。

2.3.农民自己要增强发展意识,杜绝等靠要的思想

积极的思想引导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复杂,但是无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对农民自身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外因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但是不是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一方面,农民自己要自食其力,通过勤劳来致富。通过积极的劳动,为自己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另一方面,党的政策好,要跟着党的政策走。正是由于党的政策好,才有今天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尽管在扶贫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但要学会抓关键、看大头,不计较蝇头微利。对党的政策要感恩,积极配合支持包村干部的脱贫工作。

2.4.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庄自治组织的造血能力

村庄要发展壮大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解决經济基础的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产业的发展与带动,为村庄经济的发展、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转以及农民的增收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精准扶贫视阈下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治理实践困境、资源结构及整合机制研究(编号:SC17C05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旅游+第一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社会治理转型研究——以川东北丘陵地区为例(编号:LYC17-40).

参考文献

[1] 万江红,苏运勋.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1002-6924(2016)08-149-154

[2]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1002-6924(2015)5-157-163

作者简介:

王敏,西华师范大学,教师(助教)研究农业经济与基层政府治理,研究生,政府经济学硕士。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制度设计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我国开征环保税相关问题的思考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