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特色水乡城镇三道堰旅游城镇发展模式探讨

2018-10-20王梓润

炎黄地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摘 要:三道堰一座有着悠久的川西文化特色,别具特色的水乡城镇。素有“天府水乡”的美称。而这样一个有着得天獨厚文化特色、自然条件优势的“东方威尼斯”在发展上却不尽人意,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也随之而改变,大城市中层消费者们在周末及节假日的休闲旅游倾向也越来越多。人性化设计,人文气息的考量、地方特色的彰显,在旅游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景点吸引大中城市游客的根本依据而作为三道堰这样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川西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川西文化;三道堰;水乡城市;旅游发展

1.小城镇旅游业兴起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GDP平均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迄今已翻了两番,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瞠目。而中国的市场和消费理念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行业,它自二战后兴起不过百年时间,却已跃居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从发展趋势看,旅游业还将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发展的更快。

旅游型小城镇旅游的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城市活力。发展旅游使城市整体“升值”。还能够改善经济状况,缓解人口分布压力。将我国9亿农名人口的发展模式更加优化,实现功能转型,保护生态环境。

2.三道堰的基本概况

三道堰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位于郫县北部,属成都平原腹心地带,距成都市仅22公里,距郫县仅6公里,素有“水陆码头”之美称。

三道堰镇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全国农业生态保护区。境内水资源尤其丰富,岷江两大支流柏条河和徐堰河穿境而过,环境优美,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优越,素有“水乡”之美誉。同时也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3.地方川西文化特色

三道堰古镇依河而居,临河建造了具有“亲水性”主题的楼阁,以供吟诗、品茗、书画写生、棋牌、饮食等用。沿河机具水乡特色的川西名居鳞次栉比。从高处俯瞰,镇内青瓦屋顶错落有致;漫步其中,川西特有的封火山墙高低有序;顺河而下,青石河栏延绵不绝;传统与现代共生。

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

4.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及对策

三道堰与青城山、都江堰形成旅游集聚地,能够有效地引导客流。同时主导休闲式旅游景区,在休闲,玩耍,文化方面打造自己的特点,成为大成都休憩的后花园。再加上处于传统活动,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地旅游业存在以下问题: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够,不能保障基本的游客需求;景区体验设施不够充分,围绕堰、桥、滨河的开发项目不够充分,没有完完全全发挥亲水性优势;景区业态发展不完善,难以带动商业;各个景点串联性差;客源市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知名度低;参与性旅游项目较少;景区所在区域经济欠发达,配套设施较落后。

三道堰旅游现状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过成都地域乡镇旅游市场巨大,且人民旅游消费意识观念和水平基础尚好。未来的发展中,该地区如果注重以下几点的发展,旅游前景十分可观:1、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有机结合,川西特色水乡的主题鲜明。将古代水路码头、柏条河和徐堰河这两条都江堰内河结合,打造别具魅力的古蜀水乡;2、核心要素突出。撷取巴蜀古典文化精粹,汲取水乡建筑温文尔雅的建筑风格,再加上以水为主的主体公园,配上成都独特的慢节奏生活气息。独树一帜;3、多元素结合富有特色。以川西古典建筑为基调,与徽派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精心将那些消失尘封的建筑群落得以生动再现。4、自然环境良好。远离城市污染区,空气质量好。以园林为景,利用花鸟石树的点缀铺垫,再现亭台掩映、步移景换的园林典范;5、景区功能完备,是“旅游+生态+餐饮+休闲住宿”的复合式平台,能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6、区位条件优越。地理位置良好,交通方便,可进入性强。毗邻都江堰,坐落于青城山与成都之间;7、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郫县乡村旅游品牌。开发有特色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依托古蜀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8、以政府主导,科学规划郫县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三道堰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文化是旅游中最坚实可靠的底蕴,只有充分发展文化特色,注重气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独有的旅游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旅游的特质。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达到文化传承与发扬,展示与体验的完美结合。

都江堰是成都的水源发源之地。位于都江堰河流下流支流地的三道堰,有着优质的水源条件。但是其亲水项目不够,只有充分利用其“水”这一元素,加重水乡成分,填充更多亲水项目,才能形成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

参考文献

[1] 陈太政,李锋,乔家君.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3,05:182-187.

[2] 阮仪三,袁菲.再论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05:95-101.

[3] 余凤龙,黄震方,曹芳东,吴丽敏,陶玉国.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4,08:1297-1309.

[4]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

[5] 万洁菲.川西地区建筑创作中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6] 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11:2094-2103.

作者简介:

王梓润(1994-),男、宜宾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的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发展探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