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发展:中学音乐教学中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2018-10-20李莉
李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大幅迈进,教育艺术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即兴演唱、自由组合、设计结尾等创新之举为教育艺术化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通过潜移默化、缓急有致、分清轻重等策略让“至笃”为教育艺术化发展充满一腔沸腾的热血;通过音美挽手、音语相随等学科“合奏”为教育艺术化发展融入一江人文的春水。
[关键词]艺术化发展;中学音乐;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26-02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得益于新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大幅迈进,教育艺术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名教育者,树立“敬业者,必为艺痴者”的艺术化教育理念,“痴心”育人,不断创新,才能把音乐教育事业当作一种艺术享受。潜移默化、缓急有致、轻重相济、巧于感染……像庄子笔下的庖丁一样,用艺术化的教育利器游走于内在机理之间,达到育人艺术化的至高境界。这样,艺术教育的先机就会被我们抢得,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就会达到新的高度!
一、创新:为教育艺术化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创新”是人们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一种自主行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的教育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学为音乐新课程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让教育艺术化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教师需时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桥梁,开拓师生课堂创新的通途。
(一)即兴演唱抒真情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唱,缺乏创新,导致学生没有演唱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创新音乐演唱课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经典歌曲的学习为学生打下演唱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在经典旋律的基础上,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旋律表达的情感自编歌词,唱出自己的理解,用歌曲抒发内心的情感。例如学习《青春舞曲》时,学生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活泼欢快,正好可以让他们重新填词,以表达他们上学时欢快的心情。有位学生的歌词就填得极有趣味性,“清晨起床大家一起上学去”(原词为“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既和谐押韵,又合乎场景。这种创新方式,既彰显了音乐演唱课的特点,又激发了师生的才情;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真可谓“一箭双雕”。
(二)自由组合出奇效
器乐演奏也是音乐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师在该内容教学中创新方法,也能出奇效。例如在竖笛演奏中,我让学生分组演奏,看演奏者能否使用自己制造的打击乐器参与演奏。再如我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奏接龙游戏,学生可根据上一位同学吹奏的旋律,看能否在短时间内用自己的演奏和上一位同学的演奏前后相连,但绝不能继续上一位同学的演奏旋律。这样的创新教法同样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不但丰富了乐曲演奏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创新演奏的能力。
(三)弦弦掩抑声声思
在音乐欣赏课中,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和电教多媒体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短时间内学生也能够得到精神的愉快和获得审美的教育,但是,如果所有的音樂欣赏课都这样上,未免让学生感到单调,失去欣赏兴趣。为此,我创新了音乐欣赏方法,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把教师的创新“教”与学生的创新“学”巧妙地融合到了一块。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先用一体机播放《梁山伯和祝英台》,然后让学生重新设计一个结尾。结果,学生围绕故事情节,用音乐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其表达的情绪不亚于一体机播放的效果。后面我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对他们的创新之举进行了评价:“弦弦掩抑声声思。”
二、至笃:为教育艺术化发展充满一腔沸腾的热血
可以说,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艺术化的形式,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最是动心“滋润”时
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尽管它以声音、节奏的形式进行美育活动,但对人心灵的“滋润”是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艺术化教育最动人心的方法。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音乐教学中,借助曲中之“情”,把音乐负载的思想、情感如甘泉般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能达到潜移默化、熏陶渐染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时,学生经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和音乐画面的观看,似乎沉静在浪涛一轮轮拍打岩石的声音中,似乎与乐曲中骤增的爱国情怀产生了共鸣。这种效果,可以说最是动心“滋润”时,不仅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而且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连课堂中的我也有了一种面朝大海、水天一色、激情澎湃的感觉。
(二)迂回有术踏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时,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在音乐课堂中,要激起学生的审美期盼,让学生去感知、体验音乐世界中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就要营造一种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氛围,并选择与之相配的节奏风格,以满足学生的这种期盼。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节奏,把准处理问题的节奏,是一门艺术,一门超越了音乐节奏自身的艺术。为此,在有音乐节奏的教学中分清轻重缓急,恰切、巧妙地处理问题,对学生采用教育中的迂回与踏拍策略,也是教育艺术化的一条途径。用这种途径教育学生,就要做到缓急有致、长远为要。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急于求成,不讲究侧面出击、迂回教育的艺术,那么,学生就没有了空间改正缺点。如同上钢琴课一样,缓急有致,才能奏出教育的唯美乐章。
(三)和风细雨兼有之
做教师,如同当雕刻师,“雕刻”学生也得讲究艺术。对于不同个性、爱好的学生,如同雕刻师眼中的不同区域,“下刀”的轻重要因人而异。有些方面,要用“锤子”用力敲打,不能不讲原则,失去方向;有些方面,要用“凿子”轻轻抠挖,这样,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才会雕成。所以,教育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急风暴雨,使其猛醒;或和风细雨,使其顿悟。
三、合奏:为教育艺术化发展融入一江人文的春水
人文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标志着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而且以其厚重感赋予当代人以精神食粮。在学校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充盈着人文精神,饱含着人文内涵。尤其是语文、历史、英语等人文学科,如果音乐教学能够与这些人文精神富饶的学科形成“合奏”之势,不仅能有效开发学生贯通人文精神的潜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平衡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可见,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是一种融合式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融合到一块,形成“合奏”态势,就会为教育艺术化发展融入一江人文的春水,滔滔不绝,滚滚而流。如从视听艺术的角度,通过我们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两种感官来体验音乐与美术,让这两门艺术类学科挽起手来,彼此结合,提升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是“合奏”途径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燕芸. 试论高中艺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 (34).
[2] 张素琴. 初中音乐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我见[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 (5).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