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明代书法风格分析
2018-10-20卢司茂
卢司茂
摘 要:艺术是带有一定意义的符号,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书法艺术符号也是如此。索绪尔所预言的符号学在20世纪60年代兴盛起来。苏珊·朗格是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她的美学体系注重逻辑性,为我们分析明代书法风格提供了理论视角。任何符号都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组成,作为文化符号的书法,同样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书法文字的表意功能,即中国汉字本身,符号学的能指。第二层含义是由书法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所传递的信息,如线条、字结构、章法等风格性变化,即符号学的所指。明代书法风格变化丰富,尤其是晚明,书法风格发生大的变革,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符号学理论的知识来分析明代书法的风格。
关键词:能指;所指;明代;书法风格;异体字
1 明代书法风格特点概述
明代初期的书法风格明显是延续元代,最具影响力的书家当是“三宋”,即宋克、宋广和宋璲,他们在明初书坛极为活跃。三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宋克,其书法取法元人,擅写章草,将章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明代台阁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书法的发展。台阁体是一种应用于官场的书风,作品无个性可言,完全没有书法艺术该有的艺术生命力。台阁体因为政治需要,发展人数多、历时长、覆盖面广,由中书舍人逐步影响到了整个朝野,前朝从未有如此大的规模,俨然成为明初皇权统治的标志,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台阁体的书家很多,其中代表人物主要有沈度、沈粲。
明代中、后期书法家以群体为单位、以地域为单位,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异常紧密。在苏州崛起吴门书派颇具实力与影响力,明初以来低迷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从此发生改变,明代书坛从此焕然一新,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影响至今。其中代表人物有沈周、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陈师道等。吴门书派从成化到万历年间,历经了百年的兴盛而逐渐转入衰微。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云间书派为后起之秀,为明代江南的书坛注入了新鲜血液,此两地的地域书风对明清帖学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
明代的书法作品的样式也是极其丰富。明代以前,书法作品的样式以传统的手札、手卷、团扇、条幅为主。到了明代,新添折扇、长卷、中堂等。对联形式在晚明也发展起来,样式可谓琳琅满目。至此,书法作品的样式大体具备。明代将捧于手上的展玩方式逐步变成悬挂于墙体的欣赏方式,所以大幅尺寸的作品越来越多,并成为了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的特点。观赏方式发生了改变,增添了书法的形式美。凡事皆有利弊,也因此造成笔法没有以前手札等精到,但积极意义是肯定的,对书法形式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晚明的个性解放思潮有利于书法风貌的变革,使晚明书法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朱程理学对王阳明心学抨击很大,禅宗思想日益流行,加之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变古创新,这些思潮都促进了书坛的变革。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革新精神的书家和个性色彩强烈的书法作品,他们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晚明书法变革的代表人物有徐渭、张瑞图、倪元璐、王铎等。
2 符号与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符号分析和符号系统功能,具体包括符号结构和符号的表征方式以及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内容。符号是具有传达一定意义功能的,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符号借助于文字与文字的组合形成一种表意的系统,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广义的符号有建筑符号、音乐符号、图形符号等,只要能传达一定信息,都属于符号。符号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在人的交际过程中,符号能传递特殊的思想感情。人们通过符号,把内心的感情、观念与人类社会的特定事象结合起来,便于人们的生活。人类通过自己的意识过程,将整个世界符号化。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符号,人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不断认知,将外部世界逐渐转换成一个有意义的符号的世界。人类习惯于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一切事物赋予意义,这样便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并从事社会活动。哪怕是对象来自于自然界本身,也勢必根据人类与它的关系来估量其价值,然后编入人类世界。这个世界是个出色的文化世界,理所当然,我们人类是生存于这个符号化世界里的符号性动物。我们的语言、服饰、建筑物体、各式文化现象,全都是符号的表现方式,符号学都可以为其解释。符号与人类各个知识体系和整个生活息息相关,它被人类利用且服务于人类社会。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符号学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甚至可以利用符号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20世纪初,符号学由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提出,随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勃兴于法国、美国、意大利及前苏联。索绪尔和皮尔斯分别热衷于符号社会功能的探索和符号自身逻辑结构的研究。索绪尔对“符号”有自己的理解,他通过研究与深入思考,给“符号”下定义,他认为“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构成了符号。“能指”和“所指”都来自于索绪尔语言学的专业术语。简而言之,“能指”和“所指”就是符号的形式和内容。“能指”是符号的形式,即符号的形体;“所指”为符号内容,即思想,是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书法作品也是一种符号,具备符号的基本特征,即也具有“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意义。其“能指”就是书法作品本身,即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所指就是书法作品所表达的风格面貌。
3 明代晚期书法的独特面貌
以往书家使用异体字都十分谨慎,如晚明书家董其昌,他极少使用异体字,虽繁有大量草书作品,仍甚注意字法的准确表达。到了天启年间,书家在作品中开始使用异体字。到了王铎,作品中出现异体字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王铎的传世楷书,除早年所书《恭贺大诰封心翁张老伯寿封序》与《吴养充墓表》之外,其余书法作品中无论篇章大小皆多有异体字。傅山的书法作品《隶书千字文》异体字、古体字的使用,明显多于明代中期文徵明的《隶书千字文》。如此一来,书风显示出一种更为古拙、耐人寻味的味道。傅山的《啬庐妙翰卷》相当巧妙地运用了一部分异体字,使作品在视觉上更有看头。部分异体字根据《说文解字》《汉简》《集韵》等可以辨认出,还有许多异体字很多学识渊博的书家学士都难以辨认。众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晚明书法出现异体字的现象,相当一部人学者认为书法作品里出现异体字的现象与晚明金石篆刻风尚有关。当时的书家敢于变革,把目光注视到金石文字之上,将其运用在书法作品里。此外,有学者认为晚明的“尚奇”风尚也与书法作品中使用异体字有关,晚明书家以奇来反叛传统的道德观。另外,还有学者认为使用异体字在书法作品中有好古炫博的因素。以往学者大多习惯于从书法艺术的外围因素去解释书法作品中使用异体字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其实可以从书法内部来分析探究。
晚明书法作品中异体字现象的出现,有部分原因是在一些作品中,文字的表意功能不是作者想要着重表达的,文字内容观者已经熟悉,所以书家使用异体字并没太多影响。如临摹古人经典法帖,王铎临《临颜真卿八关斋会纪》中王铎使用大量异体字,改写帖内的文字写法,但因为观赏者熟悉颜真卿原帖的内容,故不影响观赏。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经典诗词、经书、古籍选段等,观赏者也知其内容,如傅山的《啬庐墨妙卷》,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庄子》,故用大量异体字也不影响观赏。书家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也知道无论自己如何使用生僻的古体字、异体字,观赏者仍然知道其书法作品的“所指”。如此一来,书家就将心思更多的放在书法作品的“能指”之上。
明代晚期,书家逐渐意识到,书法作品的审美本质在于文字形式美,而不在于文字表意。书家在有意降低书法文字的表意功能后,开始注重书法线条本身的美感,注重线条的速度、形状、质感等,注重笔墨的韵味与章法的布局美,书法作品所营造出的视觉美感逐渐被书家所挖掘。晚明时期书法作品出现大量异体字的现象是受到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激发,书家将异体字放入作品中从而使文字表意功能降低,将重心落在书法作品形式本身上。
晚明书法对于书法本身的发展而言,具有深刻意义,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大量的变革,丰富了中国书法史,对现代书法更是有很强的启迪作用。现代书法的文字表意功能逐步不再被书法家所重视,大多突出个性,重视书法作品的形式构成,让书法作品以符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视觉张力越来越被书法家重视,这是现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方向,这让当代书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多了一个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于广华.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书法「现代性」[J].中国书法,2016(4):181-183.
[2]熊沛军.论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书法[J].艺术百家,2007(6):41-44.
[3]杨硕.中国书法艺术“符号学”表达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4):195-196.
[4]傅京生.书法符号研究札记[J].中国书法,2015(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