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肾移植对供体及受体的影响分析
2018-10-20叶剑锋
叶剑锋
【摘要】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对供体及受体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亲属活体肾移植的82例供体及82例受体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做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生存质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心理状态,比较三组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与常模SF-36量表评分比较,供体生理健康中的躯体疼痛评分较低,心理健康中的精神健康评分较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体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肾移植手术的供体和受体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肾移植手术受体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可明显提高受体生存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同时又不会影响供体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 活体供者; 亲属; 肾移植; 受供者; 生存质量; 焦虑; 抑郁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9-00-02
随着医学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肾移植手术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1],但较多研究均证实,肾源严重短缺,有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00~150万的患者需接受肾移植手术,但可满足肾移植肾源的比例不足10%[2-3],这严重制约了肾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因此,丰富肾源的来源途径十分必要。活体肾移植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目前供体来源的主要途径,且同时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医学行为[4]。众多研究报道基本集中在患者远期的疗效、移植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面,而本研究的目的则主要针对活体器官移植供体和受体的心理及生存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更为人性化的器官移植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见如下报道。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活体肾移植的82例患者及82例肾移植供者进行调查研究,肾移植时间为2014年2月-2017年3月。供者82例,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23~64岁,平均(38.55±4.65)岁。受者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22~61岁,平均(36.98±3.84)岁。受者肾移植供者82例及受者82例关系:夫妻3例,父母61例,兄弟姐妹18例。纳入标准:(1)术后超过90 d,且经检测肾功能恢复正常;(2)所有受者及供者均成年;(3)均无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及并发症;(4)识字,且神智清晰;(5)知情同意,愿意接受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配合且病例资料不符合记录规范且不完整者。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纳入标准满足:(1)所有受者及供者均成年;(2)均无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及并发症;(3)识字,且神智清晰;(4)知情同意,愿意接受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21~59岁,平均(37.75±2.73)岁。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经笔者所在医院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活体肾移植供体、受体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生存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对生存质量进行测评[5];分值与生存质量是正比。(2)心理状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6];分值与焦虑、抑郁呈反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活体肾移植供体与常模SF-36量表评分比较
与常模SF-36量表评分比较,供体生理健康中的躯体疼痛评分较低,心理健康中的精神健康评分较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活体肾移植受体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受体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供体及受体的心理状态与常模比较情况
活体肾移植手术的供体和受体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活体肾移植受体与对照组心理状况比较
活体肾移植手术受体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首先,保证患者生存是器官移植的首要目标[7];其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活体器官移植的终极目标则需使供体和受体的生理及心理达到一定的平衡,回到疾病前的生存状态[8]。由于我国肾移植需求者越来越多,单靠器官捐献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肾源的短缺阻碍了我国肾移植的发展,因此,活体肾移植仍是目前我国供体的重要来源之一[9]。
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般采用SF-36量表来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活体肾移植供体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常模,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中的其他指标供体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理解为肾移植术后,躯体自然受到一定的疼痛,而精神健康方面,由于是亲属关系,一方面供体出于自愿,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亲属(受体)身体重拾健康,精神上自然喜悦万分,体现得精神健康优于常模,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0-12]。
本文结果显示,受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和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较,肾移植患者终末期肾功能恢复正常,体现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受体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首先受体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50分,说明未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超过了50分,说明接受血液透析的对照组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本文心理状态的结果显示,受体和供体焦虑、抑郁评分虽高于常模,但结果显示二者均未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一方面可能供体出于自愿,心甘情愿地为亲属捐献器官,已经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受体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前,已经和亲属達到了意见的一致,关系也较为亲密,加深了彼此间的情绪体验,双方均保持着愉悦的心情[13]。
综上所述,亲属间的活体器官移植不会影响供体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能明显提高受体的生存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但器官捐献应尽可能地遵循自愿、无私的原则,不存在任何功利性,器官移植手术前应充分考虑供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了解供体的生理特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或许更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平衡术后供体与受体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金宗兰,廖贵益,杨巧兰,等.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随访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30-1732.
[2]林涛.亲属肾移植供者的远期预后与年龄选择[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6,25(5):452-453.
[3]张彦选,李明,潘振宏,等.不同亲属关系活体供肾肾移植长期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7):600-602.
[4]周晓君,易敏莉,唐静.社会支持对活体肾移植供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3):471-474.
[5]杨先雷,丰贵文,杨万雷,等.夫妻活体供肾移植临床疗效对比及其现状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18-21.
[6]李光辉,马俊杰,方佳丽,等.活体肾移植供、受者80例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1):3556-3559.
[7]沈玉敬.活体肾移植供体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27(2):265-267.
[8]王欣宇,文定军,蒋宏毅.亲属活体肾移植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7):1067-1069.
[9]张磊,朱一辰,林俊,等.117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多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6,43(5):332-335.
[10]申振,金宗兰.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0):48-49.
[11]陈佳彤,吴晶,李利.认知行为干预对亲属间肾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6):540-544.
[12]申振,王维利,廖贵益,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131-7132.
[13]孙东,王振璞,谷东风,等.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器官移植,2016,7(6):454-458.
(收稿日期: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