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澜教育思想与古今教育思想对比

2018-10-20朱昱璇谢成飘李鑫嘉王淼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以人为本

朱昱璇 谢成飘 聂 锋 李鑫嘉 王淼

摘 要: 张澜的教育思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4年至1911年,第二阶段1912年至1925年,第三階段1926年至1930年。本文从注重实践与经世致用、伦理道德与自由民主思想两方面对张澜教育思想与古代教育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从尊重人才与唯才是用、“去官僚化”与“去行政化”尝试两方面,对张澜教育思想与近代教育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从以人为本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两方面对张澜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张澜教育思想与古今教育思想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结论与对当今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 张澜教育思想 自由民主 “去行政化” 以人为本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民盟创始人与领导者,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除了在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外,张澜作为一位杰出教育家,其教育思想颇受关注。

张澜年幼之时跟随其父张文倬学习,在其父的悉心教导之下凭借自身的刻苦勤奋,24岁考取了秀才。在1902年,张澜赴尊经书院深入学习经史子集与经世致用之学,其后在1903年被选送到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并在此期间受到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影响。张澜回国后在北京目睹了“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广大青年的英勇斗争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都给张澜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启示。这些经历对张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张澜教育思想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学习经历可以看出,张澜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受到近代民主科学思想及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张澜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的影响有深远的启迪示范作用,以下笔者将对有着中外学习背景,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与近代民主文化影响的张澜,其教育思想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的教育思想进行简略对比研究。

一、张澜教育思想概述

经过研究我们将张澜的教育思想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04年至1911年,这是张澜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张澜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响应“废科举,办学堂”的号召,创立南充县立高等小学和端明女塾。这一阶段以改良教育为标志。

第二阶段即1912年至1925年,这一阶段的教育思想主要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张澜坚持以民主与科学为方向,吸收国外民主思想,对教育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阶段即1926年至1930年,这一阶段是张澜教育思想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期间张澜出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主张广延名师,唯才是用,反对党化教育,坚持民主办校,教授治校,将国立成都大学打造成“民主与科学的堡垒”。

二、张澜教育思想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简略对比

(一)注重实践与经世致用

张澜在《怎样研究经济学》一文中说:“大凡研究一种学问,一方面是为求真理——认识围绕我们的一切现象;一方面是为应用,以企图丰满我们的生活。但无论就哪一方面说,我们不能抛弃了当前的实际,而只在书本子里研究陈说。”①理论要联系实际,实践精神是张澜一直强调的。在张澜担任南充中学校长期间,他根据地方发展实业的需要,在校内同时开办工业(织绸)、蚕丝、师范等职业班,实行普通班与职业班并举[1],培养应用型人才,造福当地人民,是张澜注重实践这一教育思想的践行。

实践思想其实一直存在于古代教育思想中,经世致用是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辞源》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致用”为:尽其所用。尽其所学,用于治理世事,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所学为所用,在大多数时候作为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教育目的而存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主流地位,而其强调积极入世,倡导“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经世致用的重要表现。而受到这种教育思想的古代文人们,以竭尽所学,一展所长为终身的理想抱负。

张澜教育思想中的实践精神与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经世致用有着共通之处,然而细究之下却又有所不同。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其局限性在于经世致用侧重于国事,即政治方面,强调读书人所学应以解决政治社会问题为要务。而张澜教育思想中的实践精神则有更大的包涵性,此处的实践是经济学解决经济问题、法学解决法律问题、医学应对疾病、工业发展实业……知识皆可用于实践,所学皆能实用。

(二)伦理道德与自由民主思想

自由民主思想是张澜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张澜在担任成都大学校长期间,采用民主办学、教授治校的方式[2],这打破了“一言堂”的陋习,将权力交到多人手中,体现了民主的思想。除此以外,张澜坚持学校应当是一个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地方,提倡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因此在大学里分属不同派别的教师学生都能各抒己见,成都大学也成为“民主与科学的堡垒”。

与张澜教育思想倡导民主自由的思想不同,古代教育思想更强调伦理道德规范。“天地君亲师”等伦理规范深深地根植于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之中,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都是弱化个人思想情感,忽视个人的独立与自由[3],只强调表面的稳定平静,也可能将其他与众不同却精彩绝伦的思想扼杀在萌芽期。

三、张澜教育思想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简略对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教育事业处于泥潭之中。各大教育家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张澜作为四川省省长,时间虽短,建树殊多,高度重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对照张澜与民国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时,笔者发现两者有着相互映衬的关联。

民国教育思想活跃,主要分为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独立”、重视“公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等。

(一)“尊重人才,唯才是用”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打开夔门,欢迎中外人士来川学”是张澜民主办学思想的口号。不论党派、身份,凡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张澜都欢迎到校任教。聘用的教师也不由他一人做主。“聘委会由校长、教务长、总务长、各系主任及教师互选之文理科代表”②。“不但教师要由聘委会审核决定,由聘委会审查通过,学校才能聘用。聘委会的表决方式是投票”③。张澜聘请了中共党员杨伯恺和其他思想进步的教师,聘请了国民党人熊晓岩、张铮和黄季陆,还聘请了国家主义派的有名人物李璜与陈启天。张澜的民主办学思想表现了用人公开公正,有效地改善了滥竽充数的教育腐败现象。张澜打开夔门,聘请有才之师任教,使得四川一度成为民主教育思想活跃的重地。

无独有偶,在北京大学校长担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又在《北京大学月刊》的“發刊词”中强调:“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4]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北大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宣扬思潮思想的新派学者,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崇尚传统的旧派学者。尽管他们政见不同,但在学术上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张澜的“打开夔门”与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产生共鸣,共同推动了民国教育思想的革新,使得一度沦为政治辅助工具的教育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民主复兴气象。

(二)“去官僚化”与“去行政化”尝试

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最高领导机构已经腐败至极。教育部门逐步沦为各派系军阀抢夺地盘和势力的官僚机构,教育的官僚化十分严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为了巩固政权,将“党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育界失去了办学自主权,教育已经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巩固政权的政治工具[5]。张澜在1926年至1930年就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期间,反对“党化教育”,宣示:“本校一向主张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现在所谓的党化教育,我是不赞成的,我是怀疑的。”[6]张澜的办学思想总结为“支持进步思想”。他在所撰写的《中国学生之出路》中明确指出:“知识者对于人类的责任,在谋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达。”所以张澜一直很支持进步师生的各项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组织政治社团。张澜主张思想自由和学术研究自由旨在打破封建思想的专制和国民党党化教育的统治,使得教育自由之花在国立成都大学绽放。

相较之,针对“官僚化”、“行政化”风行的教育界弊病,曾留学法国的蔡元培受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主张“教育独立”的改革。他推行大学院改革和大学区改革,建立的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以大学教育的“学术本位”代替错误的“官本位”,让大学重新回到学术自由的殿堂。

四、张澜教育思想与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简略对比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张澜在教育平等的主张中重视贫富、女子教育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爱自尊自强的平台,在其中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张澜提出的实业服务地方思想,为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提供了道路,让学生有良好发展的环境,为当时提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

(二)素质教育的理念

张澜兴办端明女塾,体现了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广纳贤师,使学生视线、思想等不再局限于川内。教学课程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实行,为学生扩大了学习面,有助于为当时提供一批良好的人才。与此同时,张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也体现在其抓学风、提倡朴素勤劳作风中。

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其与张澜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手脑并用原则相同相通。

从以上所述不难发现,张澜思想教育与中国现代思想教育并无大致差异,注重与时俱进,迎合社会的思潮再提出改革方针。其中的细微差异便在于现代的中国,不能将眼光只放在学生的学习与道德培养中,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也成了现代教育的重点。在社会竞争问题突出的今天,“德、智、体、美、劳”成了新一代的学生教育发展口号,而张澜的教育思想也对现代的教育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张澜教育思想与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时期教育思想的对照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论与启发:

第一,张澜教育思想与古代教育思想对比更注重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同时更加强调自由民主思想,这对于当下教育有可借鉴之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早已不适用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教育就不能只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在当下,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经过不断深入改革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经济发展需要。张澜在南充市中学所实行的普教职教并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措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当下教育在鼓励研究型的教育,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应用综合型人才。而在教育过程中,由“五四”传承至今的自由民主思想不应忽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持自由民主思想、实践创新的精神更适应于“全球化”的今天。

第二,张澜教育思想与近代教育思想对照,可以分析出对我们当今高校教育界的启示的一大亮点便是“去行政化”和“去官僚化”。虽然说“学而优则仕”,但是某些资深教师由于太多行政事务从而耽搁教学事业。

当然,“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废除教育的行政管理。相反,教育中一定程度的行政管理有利于教育的高效发展,需要改进的是高校行政需要具有服务的理念,而不是管理者的理念。“去行政化”、“去官僚化”是为了打破高校“官本位”的错误意识,建立以自由学术为主的“学术本位”意识。高校是自由民主科学的摇篮,应该主张“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让多元思想开花结果。另外,贯彻教授治学、教育家治校的办学理念,“教授治校”主张已经表现出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历史证明了其缺陷,“教授治学,教育家治校”的办学理念则更能推动当代教育的发展。

注释:

①崔宗复.张澜先生年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68.

②③米庆云.国立成都大学兴废纪略[A].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C].成都:四川出版社,1963:81-82,78-79.

参考文献:

[1]苏兰.张澜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55-59.

[2]刘义兵.张澜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A].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2009:5.

[3]高谦民.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近代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24-28.

[4]张振伟.民国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2):80-82.

[5]蔡慧,魏雪,王华伟.“去官僚化”与“去行政化”——民国“教育独立”思想的当代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04):51-55.

[6]张广华.回顾张澜办教育[EB/OL].http://www.zhanglan 1872.cn/zxxnewsview.aspx?producid=731,2015.7.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1711079

041)。

通讯作者:王淼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