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庄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

2018-10-20刘秀芬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韦庄特征

刘秀芬

摘 要: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咏史怀古诗在当时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这类诗的创作与他的个人遭遇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咏史怀古诗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借人喻己,而且对仗工整,语言清丽,用典贴切,情感深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韦庄 咏史怀古诗 特征

晚唐时期,政治衰败,经济没落,战乱频仍,咏史诗歌却呈现兴盛局面。韦庄的咏史怀古诗[1]在晚唐时期占有一席之地。

一、韦庄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背景

韦庄(836?—908),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曾于乾符五年(878)到长安应试不第。广明初年(880)再次赴京应试。是年恰逢黄巢起义军围困长安,韦庄未能及时脱身,直至中和二年才得以脱身去往洛阳。韦庄长诗《秦妇吟》表现出这一段经历:“轰轰混混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昭宗景福二年(893)韦庄又到长安应试,不第。直至乾宁元年(894)再试,才终于及第,任校书郎,是年韦庄已年近六十。后昭宗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乾宁四年,奉诏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仕蜀,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韦庄大半生饱经战乱、长期漂泊。晚唐时期的动乱,大多集中在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年间,韦庄或多或少都曾亲身经历。社会危机在晚唐时期愈演愈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朝逐渐走向土崩瓦解。长时间战乱纷争导致国力衰退,民生凋敝,统治阶级腐败堕落,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正如他在《咸通》中所写:“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通过对统治者奢华生活的描述,暗讽统治阶级的无所作为,表现出时局的动乱和统治者的奢华腐朽的愤慨和无奈。大厦将倾、国将不国的发展趋势深深地影响着韦庄。诗人常常触目伤怀,《旧里》一诗写道:“满目墙匡春草生,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一时尽,十二玉楼何处寻?”“伤时伤事更伤心”,这句诗浓缩了他大半生的经历和心情,使他的咏史怀古诸作蒙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二、韦庄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及特征

韦庄前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仕蜀后创作主要是词。其作品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散佚。《全唐诗》录其诗336首。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数量不多,翻检《全唐诗》,咏史怀古主题比较明确的就有21首,题目如下:《尹喜宅》《登汉高庙闲眺》《洛阳吟》《北原闲眺》《中渡晚眺》《题李斯传》《上元县》《金陵图》《谒蒋帝庙》《题淮阴侯庙》《过当涂县》《台城》《过扬州》《漳亭驿小樱桃》《汴堤行》《题七步廊》《谒巫山庙》《西塞山下作》《绥州作》《咸阳怀古》《令狐亭》等,韦庄的这些咏史怀古诗歌具有鲜明的特征。另外也有一些涉及古人古事的诗作,在此暂且归入这类作品。

(一)借古讽今,令人深思。

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歌,有一部分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晚唐动乱时局的反思。韦庄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如《洛阳吟》:“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昔盛今衰,以此呈现出晚唐百姓流离失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的荒淫腐朽。《题淮阴侯庙》中:“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诗人在对淮阴侯庙进行祭奠时,联想到淮阴侯的丰功伟绩,其实是在感慨当今时代缺乏像淮阴侯一样能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韦庄咏史怀古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感怀,说古论今,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在《上元县》中:“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此诗借上元故地慨叹昔日英雄之落幕,暗指今朝再无英雄能救国家于危亡的悲伤之情。的确,英雄不在,往事成空,借古讽今,悲伤难抑。这些诗作借对历史的吟咏反映出晚唐的衰败和危机,并且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态和对国家行将灭亡的愤慨与无奈,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二)怀古伤今,凄迷感伤。

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有许多是咏历史遗迹的。如《中渡晚眺》“魏王堤畔草如烟”“一回回首一潸然”,魏王堤畔,潸然落泪。《登汉高庙闲眺》“参差郭外楼台小,断续风中鼓角残,借景抒怀,表达感伤情怀。《尹喜宅》“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紫气已随仙杖去,白云空向帝乡消”,荒原秋殿、濛濛暮雨等渲染出一派感伤寂寥的氛围。另外还有《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等,则由金陵画图触发感伤之情。这类诗中最好的当首推《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凄迷空蒙的氛围中将诗人的怀古伤今表现得淋漓尽致。《五朝诗善鸣集》评其为“多少台城凭吊诗,总被‘六朝如梦四字说尽”。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咏叹,韦庄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这类诗大多怀古伤今,凄迷感伤[2]。

(三)借人喻己,两相类似。

对历史人物,韦庄则大多借古人喻自身,表抒心意。韦庄志向远大,“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关河道中》),但屡试不第,遭遇坎坷。在许多诗中,他善于用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发个人志向和情感,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比喻自己。如《题李斯传》“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表面咏李斯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暗喻诗人对政治风波险恶的担忧。“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这两句诗是作者借杨朱比喻自己,表现出生逢乱世又无可奈何的迷茫。“未酬阚泽佣书债,犹欠君平卖卜钱”(《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韦庄借严君平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

(四)语言清丽,对仗工整。

韦庄咏史怀古诗歌大多语言清丽。《又玄集序》提到他的选诗标准“但掇其清词丽句”,而且他自己的诗歌语言也追求这种清丽之风。“清丽,即清新华美。它不同于绮艳,有丽的特点,更有清新的风味,所以二者结合,不会流于浮靡繁缛”[3]。如其《台城》细雨、江草、啼鸟、柳丝,这些意向营构的画面可谓清而丽矣。而且这些诗作对仗非常工整。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受孟郊、贾岛诗风影响很大,即强调字句锤炼、对仗工稳。这种诗歌创作风格对韦庄产生了直接影响,他的咏史怀古诗对仗极为考究,善于借用工稳对仗述怀与抒情,具有独特的典雅之美。以《江边吟》这首诗作为例,韦庄通过对陶潜、张翰这两位历史人物典故的概述,不仅表达出了自己羁旅天涯的孤寂、凄苦与悲凉之情,而且词句对仗十分工整,如“陶潜政事”与“张翰生涯”“一杯酒”与“一叶舟”的对仗,既工整又清丽。同时,在韦庄的《江边吟》这首诗中没有运用任何动词,但由于工稳对仗,使得整首诗作充满了意象叠加的圆润效果,古人的一举一动仿佛就在眼前,极具特色。

(五)用典贴切,寄情其中。

与韩偓、李商隐等青睐于使用瑰丽奇崛、朦胧隐蔽的典故与意象的特色不同,韦庄咏史怀古诗中运用到的典故十分平易贴切。如《过扬州》“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运用与扬州相关的典故如隋炀帝、二十四桥等,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过当涂县》“客过当涂县,停车访旧游。谢公山有墅,李白酒无楼。采石花空发,乌江水自流。夕阳谁共感,寒鹭立汀洲”,运用与当涂县有关的一系列古人古事,如谢公、李白等,表达自己的伤今之叹。《唐才子传》说“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词,王粲伤时之制”[4],子期与王粲的典故都被世人所熟知。同时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与韦庄多有类似,都是身逢乱世,命运多舛,身世凄凉,情感表达都真挚深沉,动人心弦。

总之,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有其时代特征,与自身的经历有关。从他的咏史怀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并没有忘怀,对现实事件非常关注。与晚唐其他诗人对归隐的向往或对才情的表露不同,他这类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借人喻己,而且语言清丽,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情感深挚,动人心弦。这些都是他的咏史怀古诗在晚唐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五至卷七百[M].北京:中华书局,1960:7995-8055.

[2]张美丽.借古以抒怀 吊古以傷今——论韦庄的咏史怀古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4):120-121.

[3]张红.唐人选唐诗所见 晚唐选家对许浑诗歌的审美接受——以韦庄选许浑诗为对象[J].文艺评论,2015(04):111-112.

[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31.

猜你喜欢

韦庄特征
致敬聂海胜伯伯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从张若虚到韦庄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