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研究与展望

2018-10-20贾海刚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服务共享发展精准扶贫

摘 要 高职院校将其科技能力运用于精准扶贫之中,其决定性本质在于人民属性,其理论基础在于共享发展理念,其发展逻辑在于二者特征的耦合中推进。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实践路径集中体现在科技服务供给与战略需求之间的共享路径、科技人才供给与匮乏之间的对接路径、科技能力供给与要素欠缺之间的互补路径以及科技文化供给与品质不足之间的内生路径。以共享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更好发挥科技资源“高地”优势、助力科技精准扶贫,高职院校需要实现共享发展主体更多元化、共享发展资源更多样化、共享发展方法更精准化、共享发展路径更合理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0-0065-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是指社会物质财富在生产、分配、消费等层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差异化贫困是其重要体现,共享发展是解决差异化贫困的重要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其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是精准扶贫的“内生驱动”和新引擎,是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之一,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职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共享发展、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与精准扶贫:内涵解析

(一)共享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亦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决定了社会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形态的根本性力量,全面发展与人们共同富裕的实现,决定了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共享发展作为新历史起点上的发展正义理念,体现了直面当代中国深化改革进程中各种“出场焦虑”和“在场难题”的现实担当[4]。小康社会由“建设”到“建成”升级,社会发展亦由“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量化,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理念的演进最为重要,将“共享发展”纳入“中国道路”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高职院校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活动,主要包括根据社会需求提供科学研究、专业技能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定等供给。科技服务既是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又是实现社会物质生产均衡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作为高知识、高水平、高标准的供给要素资源,科技服务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活动,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往往由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科技研发组织等提供。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为社会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以满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起,党中央便将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专业科技服务和其他综合科技服务,作为社会科技创新和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域、内外、层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兼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具有将其蕴藏的科技能力服务于社会和传承衍生的责任与义务。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人民所属性。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公共事业中一份子,应坚持为人民办学的理念,将其优势资源用来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公共共享性。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组织之一,其蕴含的资源及其创造的科技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三是创新创造性。作为社会优势资源的集合体,高职院校应在科技上体现其优势资源的作用,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创新,在物质财富增长中创造。四是政治责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责任思想的阐释中,从根本上强调了要进一步增强高校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认真履行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职责使命。五是服务供给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兼具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两大职能,就要求高职院校发挥其科技服务能力,创新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用于供给社会发展。

(三)科技精准扶贫

贫困与反贫困是任何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均衡化分配的斗争过程。精准扶贫概念的勃兴,肇始于我国理论界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反贫困范式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扶贫机制的改造、完善和重构[5]。精准扶贫是相对传统粗放式扶贫方式提出的理论,细化至地理空间、区域环境、贫困状况等差异化要素,运用科学化、有效性的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三精准”治贫方式,以助力其尽快脱贫。精准扶贫不同以往的物质扶贫方式,而是更加强调对人的扶贫,包含着“物扶”与“人扶”两个层次[6]。具体至扶贫工作的手段、类型与方式,具有多样性与发展性,譬如在扶贫方式上有物质输入式扶贫和自主造血式扶贫;在扶贫类型上有粗犷扶贫和精准扶贫等;在扶贫途径上有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7][8]。在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必须配套实施一些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战略,利用科技传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围绕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新理念,改变落后面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科技之所以能够助力精准扶贫,取决于科技精准扶贫的整体特性:一是全民共享性。人人生而平等,致使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人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的能力与机遇,导致享用主体不平等引发的贫富差距等突出现象。二是特定群体性。公共资源具有群体特性,属于全民公有、公用的自然与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一旦享用主体不平等,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奋斗起点不公平。三是主体内生性。扶贫经验表明,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关键在于该部分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等主体内在制约,无论是在思维方式的内生性上,还是生活方式的演进性上均跟不上现代化社会的整体发展势头[9]。四是政治义务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意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决定了社会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这是由国家之所以产生于社会而又超越社会之上的政治义务性决定的。五是科技需求性。贫困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是物质匮乏(包括创造与输入),而科技是改变物质匮乏的主要手段,科技精准扶贫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形成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离不开科学技术。

二、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耦合逻辑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之所以能够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其决定性本质在于其人民属性,其理论基础在于共享发展理念,其发展逻辑在于二者特征的耦合推进。

(一)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人民所属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全民共享性相耦合

作为社会公共事业中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由社会优势资源聚集而来,且这些资源是人民所赋予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为人民办学的理念,将其聚集的优势资源服务于社会,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些均缘于其具有鲜明的人民所属性。扶贫攻坚的理论渊源在于人对公共资源的全民共享性,重点在于对贫困群体的帮扶,更深层次的本质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再分配。科技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从本质上来讲应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但由于不同人占有和使用科技资源的能力差异与机遇迥异,实际上公共资源配置呈现地区之间、人人之间的不均等性,导致主体享用不平等而引发的贫富差距等突出现象。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治理等内容,演进至科技精准扶贫,就要求在扶贫过程中精准识别缺乏科技能力的群体、地域,以及应培育其什么样的科技能力和怎样培养其科技能力的问题,即“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等问题,从而解决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与科技精准扶贫之间人民所属性与全民共享性之间的耦合逻辑关系。

(二)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公共共享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特定群体性相耦合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所属资源具有公共共享性的鲜明特征,其蕴含的公共资源及其创造的科技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资源具有群体特性,属于全民公有、公用的自然与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由于地理環境、自然资源、教育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公共优势资源无法顺利抵达,导致当地居民无法体会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增加值,科技意识、科技思维、科技能力的匮乏是导致其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困地区特定群体对科技资源的需求与整个社会对贫困地区科技资源的公共共享供给形成新的社会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两重属性,贫困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资源供给力度不足之间存在鲜明的特殊矛盾。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解决贫困地区科技资源矛盾,能够提供更为贴近的科技人才支持、科技能力支撑以及科技文化熏陶。

(三)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创新创造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主体内生性相耦合

高职院校是社会优势资源的集合体,尤其是在应用型科技资源优势上的体现,决定了高职院校应体现其优势科技资源的社会作用,在整个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创新,在整个物质财富增长中创造,尤其是体现在贫困地区物质财富生产之中。扶贫经验表明,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不仅在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交通不畅等外在因素制约,关键还在于当地贫困人口对新科技、新思想看法、认知、使用等内在主体观念制约。高职院校对接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科技教育,决定了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创新创造性与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的主体内生性相耦合,更应体现在贫困人口在创新创造上的主体内生性。

(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政治责任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政治义务性相耦合

责任与义务往往互动互生。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政治责任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政治义务性亦在互动互生中相耦合。前者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高校责任思想之中,从根本上强调了要进一步增强高校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认真履行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职责使命;后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意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国家义务,起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应由人民群众共享,这亦是取决于国家之所以产生于社会而又超越社会之上的政治属性。

(五)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服务供给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科技需求性相耦合

高职院校集社会优势资源于一体,决定了其应将科技成果反馈于社会。从科技服务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兼具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文化传承及科技能力服务社会等复合职能,就要求高职院校发挥其科技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用于供给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贫困地区。贫困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是物质匮乏(包括创造与输入),而科技是改变物质匮乏的主要手段,科技精准扶贫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形成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离不开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科技资源对贫困地区脱贫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贫困地区对科技资源的需求性。基于此,将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服务供给性与科技精准扶贫的科技需求性相耦合,形成耦合联动逻辑,则不失为实现科技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三、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基本路径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精准扶贫战略发展演进至今,职业教育相关学者对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进行了理论探索。同时,政府决策者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进行检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从供需理论视角展开实践,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供给与科技精准扶贫战略需求之间的共享路径

高职院校是集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发、科学理论分析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应发挥其智库作用,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等特色优势,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咨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为精准扶贫提供社会科学智力支撑。从宏观战略发展角度,基于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供给的内容资源,以及贫困地区脱贫所需公共资源,高职院校应从组建精准扶贫相关智库机构,为贫困地区提供扶贫发展规划和扶贫政策制定等方面战略咨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精准扶贫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在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咨询、开发及传播科技知识,实现科技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全覆盖。一是发挥高职院校在科技信息供给层面的作用,对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战略需求。高职院校应发挥其在科学信息、科学咨询等方面“高地”的优势,鼓励学校教师主动深入贫困地区展开实地调研,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智慧分析贫困地区致贫主要原因、脱贫优势以及战略对策。二是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人才聚集方面的优势,对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实地指导需求。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在扶贫过程中应积极发掘贫困地区独特资源优势、引导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实现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引导贫困地区利用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开发等。

(二)高职院校科技人才供给与科技精准扶贫人力匮乏之间的对接路径

精准扶贫的帮扶主体从层次上看,可以划分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实质上贫困地区脱贫主要是指居住该地的人口脱贫,即精准扶贫的帮扶主体说到底是“贫困人口”,也就决定了科技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科技思维以及科技能力提升。一是实现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科技意识的传播与推广,以实现科技知识与科技产品的输入为主。譬如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建设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科技知识传播平台,同时选派优秀专业技术教师前往扶贫对象村进行科技知识宣讲、新产品说明等,以唤醒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二是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对贫困人口下一代科技思维的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致贫、返贫和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三是实现“贫困人口”科技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使其掌握生存的一技之长。这里“贫困人口”主要指贫困地区农民。农业发展靠农民,农民发展靠科技。因此,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对农业科技接受程度的高低,决定了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重在培养专业科技人才。

(三)高职院校科技资源供给与科技精准扶贫要素欠缺之间的互补路径

高职院校是社会资源的优势集合体,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理应为贫困地区提供科技资源(包括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等),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人才发展与信息均衡。一是高职院校提供科技设施资源供给,以满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譬如在贫困地区,与当地企业、农户等主体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实现高职院校各类技能设备资源对贫困地区企业、个体等主体全开放,促使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同时在校地合作共建的产学研基地进行当地人才培养,增加当地的物质财富创造力,从而提高帮扶地贫困人口的科技素养和收入水平。二是高职院校提供科技人才资源供给,以满足贫困地区人才培养需求。譬如选派优秀专业技能人才驻村指导贫困村产业发展,又或在校地合作共建的产学研基地进行当地人才培养等。三是高职院校提供科技信息资源供给,以消除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譬如高职院校实施专业教师与贫困地区、贫困从业人员结对子措施,实施持续的跟踪指导,随时指导其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科技资源供给与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要素欠缺之间的优势互补。

(四)高职院校科技文化供给与科技精准扶贫品质不足之间的内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多贫困地区,先后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等思想,决定了精准扶贫在于“扶贫必扶志”“扶贫必扶智”,重在“人扶”而非“物扶”。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贫困是导致贫困地区持续贫困的主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更注重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贫困人口,将科技文化供给与贫困地区品质不足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人穷志坚的信心,让他们摆脱“悲观、畏难、懒惰”等不健康心理,改变他们“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在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实践中,最难的不是奔波在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而是科技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一是基层组织帮扶,通过校地党支部、党小组结对子的帮扶机制,不断进行贫困地区党的理论支持、图书文化支持等,实现精气神上的帮扶。二是干部队伍支持。各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积极选派优秀教职工作为驻村干部,长期驻扎在贫困地区参与科技扶贫,传播科技文化。三是学生队伍支持。譬如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三下乡”活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等,通过师生实践活动将科技观念、科技意识以及现代科技应用理念、文化理念灌输到贫困地区群众之中,打通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的科技文化传播路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通过一系列科技文化帮扶措施,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贫困人口自身进行社会再生产,校地、校企、校农等多主体相互结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科技品质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应更加注重扶贫路径的合理化。其一,实现科技人才由单向输入向校农合作双向输出转变,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由单一的培养科技人才向校农合作共同培养科技人才转变。其二,科技成果由已成品输入向共同研发产学研结合转变,高职院校不但要将已成型的科技产品向贫困地区输入,还要和贫困地区共同进行科技成果创新创造。其三,科技研发由转化率低向高效转化转变,逐渐形成高职院校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公共进行科技研发,形成校、地、农等多主体“在生产中研发,在研发中生产”共享发展新模式。其四,科研模式由农民“先反馈后输入”模式向“馈与输”同时共享融入模式转变,譬如高职院校利用优势学科设立科技精准扶贫智库机构。其五,贫困地区科技文化由传统经验积淀向先进科技文化共享共建转变,支持科技文化下乡等实践活动。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5]孙迎联,吕永刚. 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研究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7(1):60-63,87.

[6]贾海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25):70-74.

[7]黄承伟.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8,156.

[8]彭刚,李霞.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探索[J].教学与研究,2017(4):13-22.

[9]周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J].职业技术教育,2017(26):7.

猜你喜欢

科技服务共享发展精准扶贫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兴服务模式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