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文本有效拓展的切入点

2018-10-20刘红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切入点拓展文本

刘红英

摘要:文本拓展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学习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拓宽文本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 拓展 切入点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难看到,有些教师在进行文本拓展时,盲目追求外在的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找准文本拓展的切入点,有效拓展延伸,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放飞想象、深入探究、交流反馈,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一、巧设情境,激趣引文,挖掘课前拓展的切入点

好的课前拓展,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活跃的思维自觉投入学习活动。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文本拓展时,教师要注意找准课前拓展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巧设学习情境,激趣诱思,促学引文,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究、拓展学习。

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笔者是这样进行课前拓展的:“同学们,假设你们是农夫,有一天正在干农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一头撞死在田边的树桩上,于是你们急忙跑出来,把兔子捡了起来,此时你们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自己没花一点儿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兔子,回家可以大吃一顿了。那你们以后会不会什么也不做,一直守在那棵树旁边,继续等待着下一只兔子的到来呢?”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学生纷纷说:“肯定不会,不可能天天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笔者顺势引导出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然而,文中的农夫并不是这么想的,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呢?”笔者通过情境引文,诱导学生思考探究,畅所欲言,不仅打开了文本拓展学习的突破口,而且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披文入情,放飞想象,把握课中拓展的切入点

披文入情,即在阅读过程中,融入情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文本拓展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课文中拓展的切入点,寻找触发情感共鸣和迸发思维火花的支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放飞想象,有效拓展,从而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文本思想情感和内涵意蕴。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全文洋溢着童真童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说道:“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眼,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翅,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不同的小动物有着不同的姿态和动作,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动物出现在荷叶上,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姿态和动作呢?”学生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哪些小动物在荷叶上做些什么。

又如《给予是快乐的》中描写男孩知晓保罗的车是他哥哥送的时候,惊叹地说了句:“哇!我希望……”希望什么?作者没有直接交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省略号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放飞思绪,拓展想象,填补空白,传情达意。“如果你是那个男孩,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希望什么?”问题一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三、意犹未尽,交流反馈,找准课后拓展的切入点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著知识学习的终结,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注意趁热打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延伸拓展,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开阔语文视野,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并及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反馈、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由于故事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许多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不已,大呼故事太短了,看不过瘾。于是,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和《火烧赤壁》等故事,让学生在课外品读,深刻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本拓展教师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注意潜心会文,切入无声,拓展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拓展延伸的无缝对接,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切入点拓展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