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8-10-20韦运婵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临床意义手足口病

韦运婵

【摘 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及臨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1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体的流行学特征进行有效分析。结果:据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为1~4岁幼儿,发病时间从春季开始,87例患者发病于5月份,发病率占总研究的28.06%,155例患者发病于夏季,发病率占总研究的50%。结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主要病原体着重关注,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025-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患者以4岁以下小儿为主,成人也可患病,但多为轻症。现就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56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9例,女性患者121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2岁,经临床诊断31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这31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肛拭子和疱疹液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样本送往相关科室对其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的病原体进行RNA的提取,收取过程中需要保证RNA的活性,然后将RNA注入到培养的标本细胞中,并对其中的RNA进行提取。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患者的年龄以及时间分布等进行研究,总结患者的病原体流行特征。

2 结果

据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1~4岁幼儿,见表1。发病时间从春季开始,87例患者发病于5月份,发病率占总研究的28.06%,155例患者发病于夏季,发病率占总研究的50%。

3 讨论

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8型、9型、l0型、16型和B组2型、3型、5型、7型及新型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但在历年的流行过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最主要的病原体[1]。该类病毒传染性较强,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经口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4岁以下的小孩是本病的主要患者,大多病情轻微,常呈隐性感染。全年均可出现本病的流行与暴发。感染初期,多数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低热、流涕、恶心、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口腔疼痛等。随后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疱疹破渍后形成溃疡。主要并发症包括以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病较易诊断。但应与其他发热及出疹性疾病相鉴别。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抗引起手足口病病原体的药物,发病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对重症患者应监测其病情的发展变化,当出现并发症的征兆或已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人们最早发现手足口病的病原是柯萨奇A16(CA16),后来发现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8型、9型、10型和B组2型、3型、5型、7型等肠道病毒及埃可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3]。自1969 年首次分离出EV71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在所有病原体中,EV71和CA16是引起手足口疾病最主要的两种病原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一般情况下,常见全家发病,并可造成本病在社区内的暴发或流行[4]。4~5岁以下的小孩是本病的主要患者,成人偶可患手足口病,但大多病情轻微,常呈隐性感染。全年均可出现本病的流行与暴发,但常见于5、6月份。一般感染手足口病原体2~5天后发病。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但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因此本病常在农村地区的幼儿中流行。

在感染初期,多数幼儿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低热(大多在38℃左右)、流涕、恶心、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口腔疼痛等症状。随即在口腔及手、足部位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在咽喉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厌食,在口腔疱疹1~2天后可在皮肤上见到斑点疹,以手心、足心、臀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扁平状凸起,从米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质地较硬,一般不会溃破,周围绕以红晕,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疱疹-般于7~10天内消退,疹退后不会留下瘢痕[5]。简而言之,口腔内的损伤多为溃疡,手足部多为小疱。一般来讲,体温越高病程就会越长,病情也就越重。手足口病的患儿一般牙龈红肿,但很少见牙龈出血。

根据本次研究,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防范措施,以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注意环境卫生,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主要病原体的重视,提高预防手段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海元平.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D].南华大学,2017.

[2] 高向涛. 258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D].郑州大学,2017.

[3] 刘宏灵. 某手足口病高发县手足口病流行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

[4] 陈玉.6718例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08):743-746.

[5] 孙丹. 331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临床意义手足口病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