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的专业特色
——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8-10-20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图法类目分类号

刘 彧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图书分类工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关系到读者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快速的检索到所需图书、能否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不同需求,进而直接影响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国内常用的图书分类法包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其二者均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进行图书分类的依据。由于我馆馆藏图书以《中图法》作为分类依据,本文不再提及《科图法》。《中图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为工具,其立类有着严格的原则,列类也有规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1]。然而,对于专业院校来说,如何在将《中图法》作为馆藏图书分类依据的同时又能凸显出专业院校图书馆的特色,值得探讨一二。笔者就所在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进行图书分类工作的专业特色化尝试。

1 我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我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坚持以专业文献资料为主的同时,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新增专业倾斜。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已建立了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为主的藏书体系,随着我校专业的增加,图书馆也不断加强对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图书的建设[2]。

我馆现设有3个开架借阅室供本校师生读者进行图书借阅:医学图书借阅室(一)、医学图书借阅室(二)、综合图书借阅室。其中,医学图书借阅室(一)以中国医学类图书为主,兼顾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类图书;医学图书借阅室(二)馆藏图书为除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类图书外的其他医药卫生类图书;综合图书借阅室的馆藏图书则为除医药卫生R类图书外的其他各类图书。

2 我馆纸质馆藏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部门同事反馈以及笔者本人实地调研,目前我馆纸质馆藏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书多号”情况。“一书多号”现象是图书馆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图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但使图书价值得不到发挥,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一书多号”主要有4类情况:一是同主题同著者的图书分类号不一致;二是同主题不同著者的图书分类号不一致;三是同一原著的不同版次分类号不一致;四是同一原著的不同装帧本分类号不一致[3]。由于我馆的藏书地设置情况使得我馆“一书多号”图书存放在不同借阅室。如,《中医药文献学》一书,目前馆藏中存在该书的两个版本,分别为《中药文献学》和《中药文献学》(第2版)。该书的2个版本由于分类号分配的原因使得图书分别存放于医学图书借阅室(一)(所分配的分类号为R-058)和综合图书借阅室(所分配的分类号为G 254.97)。这种现象使读者在查找借阅图书时产生了很大困惑。

3 问题存在的原因

3.1 客观原因 “一书多号”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文献分类工具——《中图法》存在着类目设置不合理、重复列类、类目注释不明确等方面[4]。以本文上述举例来说,在《中图法》第5版中,G 254.97信息检索服务类目下的注释是“文献检索室、情报检索中心的工作、文献检索课、信息素养教育等入此”,而在医药卫生R类下,又出现新增类目R-058 医学信息学,其注释为“数字医疗、医学专家系统、远程医学、医学情报学、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等入此”。条注释中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这种类目重复设置这就使得我馆工作人员在对医学信息素养类图书进行分类时产生分歧。致使“一书多号”、同内容图书未存放在一地的情况发生。工作人员在对与医学相关的文献学、信息素养等方面图书进行分类时,会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将图书分至G类下。但由于《中图法》(第5版)在R类下新增类目“医学信息学”,就会出现上述一类图书分至G和R两个类目均可的情况,从而造成工作人员在对与医学相关的文献学、信息素养等方面图书分类时同类书分配不同分类号的情况产生。

3.2 主观原因 图书分类虽然有《中图法》作为依据,但由于分类人员对《中图法》或对图书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同一种图书经不同分类人员分类,也会出现分类号不一致的情况。以我馆为例,《太极拳养生图谱》一书,如果从“太极拳”的角度出发,则该书入G852.11-64,而如果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则该书亦可入R212-64。在对此类图书进行分类时,由于缺少适合本馆馆藏图书分类的标准作为依据,工作人员很有可能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进行分类。

3.3 历史原因 由于我馆是中医药类专业院校图书馆,中西医结合类图书的入类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2010年以前,馆里对带有“中西医结合”字样的图书统一规定分入R2中国医学类相关各类。而在2010年之后,我馆对中西医结合类图书根据《中图法》(第5版)中R2-031 中西医结合类目下的注释进行了重新调整,即,“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总论入R2-031.专论入中医有关各类。例:中西医结合研究经络学入R224;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的著作入R4/78”。由于中西医结合类图书馆藏量较大,工作人员无法做到短时间内集中修改分类号,也造成了“一书多号”的情况发生。

4 高校图书馆馆藏分类对比

4.1 文献调研对比 通过文献阅读,笔者发现,虽然有了《中图法》作为分类依据,但由于多种原因,各个图书馆也均有一些符合本馆习惯和特色的做法。有的图书馆将西文图书按照中文图书的方式录入,并将这类图书分类至H319.4英语阅读类[5]。有的图书馆为了将丛书按照集中排架的原则处理,会将图书不完全按照分类法所划分的类目进行细致分类[6]。有的图书馆会根据藏书量进行分类上的粗细调整[7]。有的图书馆为了体现其专业特色以及方便读者查阅图书,在《中图法》提供的分类体系基础上采用组配分类号的方法[8]。有的图书馆对于多主题图书,结合其专业特色采取侧重点归类的方法进行图书的分类[9]。有的图书馆根据读者使用习惯,会对图书在分类上努力做到与读者对象的一致[10]。更有人提出在如今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情况下,为同一图书从不同角度赋予多个分类号的多维分类的观点[11-14]。

4.2 opac访问对比 目前,我馆在进行图书分类时,存在以下两种有争议情况:1)涉及到与医学或中国医学有交叉学科关系的图书,在分类时是统一分配到医学或中国医学类目下还是分配至其交叉学科类目下;2)涉及到“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图书如何具体分类。笔者在制定我馆分类工作细则之初,有针对性的对北大医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家医学院校图书馆进行opac访问抽样调查。在访问中,分别选取“中医文化”“医学人物传记”“医疗纠纷”这3个涉及到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检索词以及“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与我馆图书分类实际情况进行比较[15-17],见表1。

表1 北大医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我馆馆藏图书分类比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图书的分类工作仅仅以《中图法》作为依据是远远不够的。分类工作还需要从每个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读者习惯出发,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细微调整,制定出适合本馆的分类细则作为各馆分类工作具体实施中的依据。

5 突出专业特色的图书分类解决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及与我馆相关部门的共同探讨,分析我馆专业特色及读者习惯,笔者拟定了我馆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细则。该细则对我馆图书分类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说明,其中包括查重、分配分类号、分配种次号、编目数据审校、馆藏地分配五个方面。

针对之前较有争议的2种情况,该细则也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为体现我馆专业特色,涉及与医学或中国医学有学科交叉的图书,分类时在医学卫生R类中设有具体类目的入相应类目;如在R类中找不到具体类目,而交叉学科类目下有具体类目则入交叉学科相关类目下。如出现入两个学科类目均可的情况,根据我馆专业特点及我馆读者习惯,入医学卫生R类目下。如上文提到的《太极拳养生图谱》,既可入G852.11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类目下的太极拳类中,亦可入R212 中医预防、卫生学类目下的养生类中。根据我馆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细则的要求,则该书在我馆馆藏中分配分类号R212。

有关于“中西医结合”类图书,按照《中图法》(第5版)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对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总论入R2-031中西医结合类目下;中西医结合理论的专论入中国医学类目下的相关类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的图书按疾病入相关类目下。

此外,根据我馆专业特色及读者借阅习惯,此次的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细则对我馆馆藏图书分布也作出相应调整。根据《中图法》中H319.4中英文对照读物类目下的注释,我馆对中英文对照图书采取复分方式进行分类。此次细则中对H319.4:R类图书的馆藏地进行了调整,根据复分R类的具体类目,该类图书由综合图书借阅室移至医学图书(一)和医学图书借阅室(二),即,预防医学、卫生学类、医学基础理论类和中国医学类中英文对照图书移至医学图书借阅室(一);R类下其他中英文对照图书移至医学图书借阅室(二)。

当然,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在研究读者查找馆藏图书习惯的同时,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读者查找馆藏图书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可以通过新生入馆教育、在线实时回答读者提问、宣传图书馆OPAC系统使用方法、图书馆活动等多种途径面向读者进行图书馆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普及,使读者对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够做到自如使用,开启终身学习的有效路径。同时,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书多号”情况造成部分图书利用率低的情况发生,尽最大努力发挥每种馆藏图书的使用价值。

若想在图书分类工作中体现馆藏专业特色,就需要各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分类工作细则。通过学习讨论、研究读者行为,创造一种新的工作方法,使图书能够更充分的被读者利用[18-19]。当然,就如同《中图法》的不断修订一样,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制定的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细则也并非一劳永逸,细则同样需要根据新学科、新事物、新主题的出现进行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保证图书分类工作的一致性,从而真正体现专业特色。

猜你喜欢

中图法类目分类号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Athletes’ English Learning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文学类目修订管见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