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应用维度分析

2018-10-20莹,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大学英语

刘 莹,刘 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课前活动指的是在正式课程展开之前,在课程准备时段中展开的各项活动。国内目前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前活动研究从数量上看是比较少的,主要的研究重点也是放在课前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一方面,对于学生自身的启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是很够[1]。课前活动本身应当是充满探索性、启发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前活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首先,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学生参与兴致不高,不愿意或者被动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情绪和行动都没有被调动;其次,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角度看,活动的形式单一化、重复性高,总体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持续性,对于实际课程的引导效果不佳;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手段平淡,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情绪等并未真正调动[2]。课前五分钟时间短、任务重,若是利用效果不好就直接进入教学活动,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导致课程前后衔接失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针对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英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度和为活力课堂的开展提供“能量源”[3]。

1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应用现状

1.1 展开情况 以吉林省地区长春中医药大学为数据采集对象,为进行研究,对该大学2016级大学英语教研组教师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学校该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接受课前活动教学的情况。研究囊括的教学班级共有30个班级,几乎包括了该校2016级所有学生,调研内容,见表1。

表1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现状调查表(教师问卷) 例(%)

从上述调研中可以发现,在2016级学生所在的大学英语班级当中,80%的班级开展了英语课前活动,占据30个班级的绝大部分。目前课前活动展开的模式主要包括视频、音频欣赏,语言类、表演类活动,文艺表演类活动,游戏活动这几类,而且中份额最多的是视频、影评欣赏活动。从大学英语授课老师的角度来说,认为课前活动展开效果“非常好”或“较好”的占35%,认为效果“一般”“几乎无效的”占65%。因而,从总体上来,目前样本院校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的特点是:展开面比较广,模式较为单一,效果有待加强。

1.2 学生反馈 调研组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8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800份,其中有效问卷600份,问卷有效率为75%。问卷调查题目以及数据,见表2。

从调研活动中可以看出,从大学教学的角度来看,英语课前活动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课前活动的参与度比较低,将近60%的学生表示“一般,拒绝参加”,表示“有趣,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学生最喜欢的课前活动是“视频、音频欣赏”,比例90%有压倒性优势;学生认为课前活动的意义主要是为上课做准备、辅助学习,其余因素权重较低;学生拒绝参加课前活动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激励”“不明白目的”“内容违背自身喜好”。

表2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现状调查表(学生问卷) 例(%)

1.3 教师意见 访谈活动主要针对2016级大学英语教研组教师展开。主要了解大学英语课前活动目前开展的成效,了解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利用大学英语课前活动的方式方法、规模大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基本情况,同时对于大学英语课前活动运用的成效就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问询,了解其对于英语课前活动使用的感性认知[4]。得到的信息,见表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目前尚比较散乱,缺乏有力的教研理论支撑,教学成效不能证明有效。

总体来看,目前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的现状特点是:首先,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学生参与兴趣不高,不愿意或者被动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情绪和行动都没有被调动;其次,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角度看,活动的形式单一化、重复性高,总体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持续性,对于实际课程的引导效果不佳;在此,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手段平淡,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情绪等并未真正调动。

表3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现状访谈结论汇总

2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主体关系不清晰,学生能动性差 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样本学校学生对于课前活动参与兴致不高。一方面,学生在听说方面缺乏勇气,也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一些口语训练、听力训练课前活动效果差,学生因为能力差不愿意参与;另外一方面,课前活动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自身不参与设计策划活动,因而其情绪和行动都没有被调动,主观上不愿意或者被动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

英语课程如何提升学生的活跃程度,调动其积极性,一直就是教师比较重视的课题,而从现状上来看,样本院校目前英语学习活动的课前五分钟的利用效果却并不好,首先考虑的就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2.2 课前活动设计欠考虑,学生参与性差 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角度看,活动的形式单一化、重复性高,总体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持续性,对于实际课程的引导效果不佳。很多教师的课前五分钟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坐下来”,组织的活动以迎合学生兴趣的视频放映活动为主,课前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教师对于课前活动的意义阐述的也不是很到位,因而学生参与缺乏积极性与动力[6]。

2.3 课前活动缺乏现场评价,学生参与目标性差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课前活动时间短,目的不明确,因而在展开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为课前活动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现场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并未计入到学生学期考评当中,因而学生参与的目标性较差,经常不知道为什么要参与课前活动,导致课前活动效果比较差[7]。部分教师也采取了一定的课前活动评价手段,然而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手段平淡,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情绪等并未真正调动。

3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模式应用的策略分析

研究致力于将英语课程前5~10 min的课前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有效的提升整体课程的吸引力,对于传播英语文化,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符合新课程指南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8]。因而,能够在实践这一方面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英语课的教学改革、特色教学也有一定的提升意义与价值。

3.1 以人为本,注重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个性,如果趣味活动不能够迎合他们的欣赏取向,那么活动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9]。因而,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兴趣激发,使得其能够全心全意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在课前活动模式的探究活动中,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将课前活动分为五大类[10],分别为:多媒体类——结合音频、视频的播放和欣赏,以激发学生有效参与互动为目标;纯语言类——以演讲、讨论为主要形式,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为目标;语言表演类——以戏剧、小品等表演为主要形式,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写作剧本技巧为目标;模仿表演类——以模仿、创意表演为主要形式,以拓展学生英文影视作品的接触面,开阔学生视野为目标;游戏类——各类小型游戏,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

在明确各项课前活动的目标和模式之后,调研组在2年的时间里,展开了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日常教改活动,开启大学英语课前模式新篇章。以下为2个教学案例:1)全班利用4堂课的教学前五分钟时间学习电影《冰雪奇缘》中的主题曲《Let it go》。在学唱结束之后,利用课堂时间观看电影,给学生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评价:学生对于英语电视、电影作品的喜爱正是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关键点。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欣赏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实在的”东西,例如学唱一首歌、记住电影中著名的台词都是很可取的方式。2)在课外阅读材料中,“Men and Women’s Prejudices ”关于这一题材的能够使用的英文材料、相关课件等都十分丰富,教师就根据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对于两性话题侃侃而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提升了起来,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交流方式的趣味活动满足了学生对于教师的好奇心,也是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引导方式。

3.2 精心筹划,达成课堂互动 大学生的思想是活跃了,他们对于自身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课前活动不是带他们“玩一玩”或者“过家家”,而是要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存在感、获得感和自我认同感,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学到了东西、获得了进步,这才是活动的意义之所在[11]。要达到这一目标,则要精心策划课前活动,实现多元立体的教学互动与学习互动,以期达成良性的课堂互动。

3.2.1 课下准备,课前展示 将课前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舞台,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在课下准备之后在课前活动中展示。一些课堂上难以完成的文化教学活动、文艺相关活动,都成为课前活动的“主角”[12]。课前活动要注重英文文化教学。要让学生活学、活用互联网,多接触国外的报刊、刊物和网站等,让他们接受英文世界国家的语言习惯,感受英文世界国家的世界观、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让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先对于西方国家进行理解。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社交网络、互联网、数据库等,搜集跨文化交际活动当中真实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并且进行汇总。课前活动还可以以表演、汇演的方式展开[13]。学生轮流表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语对话,这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有使用,只要课文、阅读材料中带有剧本、对话的色彩,就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课前五分钟活动的组织,可以照着书本读台词,也鼓励脱稿演出。3.2.2 形成小组,竞赛活动 为了使得课前活动显得更加丰富,学生参与程度更强,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对抗性质的活动[14]。例如:举行讨论竞赛——中西方差异的呈现方式。在班级内分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不同的文化差异课题,如中西节庆习俗差异、中西日常生活习惯差异等。在课前活动中,每一个小组展开陈述活动,而后班级再进行探讨。这样下来,一学期的时间里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够将中西文化差异基本研究透彻。评价: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会主动的去搜索相关单词、词汇,在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英文水平。表演竞赛——身边的大小事采取双人英文播报当日或昨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或校园班级新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内容开始进行练习[15]。评价:这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乐趣,平凡无奇的日常校园生活用英文来进行演绎,经常会 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笑点”。这也是实践中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

3.2.3 现场连线,现场互动 利用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视频直播、在线视频等方式,让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朋友现身说法,以英文来表述与中国社会不同的跨文化差异内容并且探讨[16]。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深刻的印象,有效规避跨文化交际重点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注重评价,进行正面鼓励 教学评价主体的丰富化,是英语课堂课前活动能够长期稳定的开展的关键之所在,只有评价主体多维化,才能够使得教学工作向更深层次进行转化,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17]。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首先,提升评价的趣味性。在每种活动组织形式之后,都会评价出创意之星,语音之星,活力之星,潜力之星等,让参与课前活动的学生都能够有获得感,激发其再次参与的积极性[18]。其次,加入分层评价。根据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得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鼓励。再次,加入自我评价,参与组织活动的学生对自身本场的各方面满意度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激励。还可以采取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设计评价反馈表,让不参与组织活动的同学,对当天课前五分钟的活动或个体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则着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积极评价为主,多表扬,少批评,积极鼓励后进生参与活动,激励先进生带动后进[19]。而对于课前活动的评价,教师会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会折算到学生日常考核当中去,让学生在期末获得成绩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的分数,这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前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语

有效的课前活动模式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有效途径,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仅是授课教师智慧的体现,更是一个教学团队经验的结晶[20]。通过对于课前活动模式探讨的开展,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校英语课程课前活动的教学模式,促使高校英语教学向着启发性、探究性的发展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英语课大学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英语老师出难题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快乐的英语课
哪本书都一样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