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调脏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2018-10-20刘明军
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慢性腰肌劳损是因腰部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长期损伤,导致局部炎性渗出而出现的腰背部疼痛,亦称为腰背筋膜炎、功能性下腰痛[1]。属于腰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慢性腰腿痛中高达65%以上。笔者采用通经调脏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经开二部推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通经调脏手法治疗组与口服腰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各3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1)有病程3年以上反复发作的腰痛病史;2)腰部单侧或双侧酸痛不适,病势时轻时重,且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骶棘肌一侧或双侧压痛,腰及下肢功能无明显障碍。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1)腰部冷痛或针刺样痛感;2)腰部屈伸功能障碍 ;3)舌质紫或有瘀点,苔白而薄,脉沉缓或沉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病证诊断标准者;2)发病年龄20~75岁者;3)病程超过3年而没有其他并发症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研究计划完成者。排除标准:1)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符者;2)继发其他疾病而出现的慢性腰痛者;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推拿操作部位有破溃或不接受推拿治疗者;5)未能坚持全程按要求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通经调脏推拿手法系统治疗[3-8]。1)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患者体侧,按施术顺序分别用摩法、揉法,从上向下沿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往返操作4~6次,操作频率控制在110次/min,然后用滚法于骶棘肌处作上下往返操作4~6次,手法频率控制在140次/min。2)沿腰背部的膀胱经采用弹拨手法往返操作2~3次,直至腰部痉挛的肌肉放松为度。3)弹拨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等穴位处,施术中可用拳尖和肘尖重力弹拨僵硬的条索状结节,重点在每个结节处操作约2 min,至局部透热为度。4)用擦法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从上向下操作,局部透热为度。5)用虚掌拍打法在腰骶部两侧操作约3 min,至局部微红为度。1次/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2 对照组 口服腰痛宁胶囊(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898),4粒/次,1次/d,10 d为1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临床痊愈:腰痛基本消失,且证候疗效指数>90%;显效:腰痛明显缓解,且证候疗效指数≥60%,有效:腰痛部分缓解,且证候疗效指数≥30%,无效:腰痛基本无缓解,且证候疗效指数<30%。
1.6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积分和肌电图变化以判断疗效。对中医症状的观察通过记分的方式做数据记录,根据研究指标制定临床观察表格,按照观察表中的条目记录治疗前后研究指标的数据变化[10],每完成治疗10 d后记录1次。每个疗程开始治疗前、结束治疗后在相同的时间检测和复查肌电图,对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行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数据经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进行检验,疗效等级以率(%)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2.2 2组症状、疼痛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症状、疼痛积分比较(x± s ,n = 30) 分
2.3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比较(x± s ,n = 3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腰肌劳损的致病因素多为气虚瘀血,其治则应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要法。古典医籍《普济方》[11]中有记载:“……,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原也。”是以气机顺则血行畅、肿痛消,病变局部软组织才得以足够滋养,挛缩的肌肉功能方可得到恢复正常[12]。综上所述,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论述,提出本病治疗应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外治法为主要治法。清代医家吴师机[13]在《理瀹骈文》中曾有论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推拿疗法是在“导引”基础上发展而来,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手、上肢或器械刺激患者体表的经脉、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经旨》[14-15]中记载有:“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阻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通经调脏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是遵循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理论基础,在机体相关的经脉线上,实施点、按、揉、推、弹拨等手法操作,不仅可加快机体局部的血流速度、促进病变周围的炎性物质的吸收,还可松解粘连的软组织、使痉挛的肌纤维得以拉长,从而达到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促进气血运行,使疼痛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