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自主神经相应区域治疗慢性咳嗽
2018-10-20陈金凤张文竹王靖轩
陈金凤,张文竹,王靖轩,韩 雪,刘 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慢性咳嗽又称之为不明原因咳嗽,是呼吸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1],是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将咳嗽时间>8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症状的疾病称为慢性咳嗽[2]。中医学认为,咳嗽不仅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属中医“久咳”“顽咳”的范畴[3]。部分常见病因仍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某些患者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诱因,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夜间或凌晨加剧,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长期以来,临床中治疗慢性咳嗽大多以抗感染联合应用止咳、祛痰等西药进行治疗,不仅慢性咳嗽患者的症状未得到缓解,而且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从而对患者身体、心理及生活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本研究采用针刺自主神经相应区域的方法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观察的病例来源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疗区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咳嗽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女25例,男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为(50.77±8.46)岁。对照组,女26例,男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52.20±7.47)岁。治疗组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1个月,平均(17.83±8.38)个月,对照组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19.50±7.72)个月。治疗组采用针刺自主神经相应区域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方案。2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5]拟定。1)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2)咳嗽时间持续8周或8周以上;3)胸片或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近8周之内未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生,或呼吸道感染8周后咳嗽症状仍存在;5)能够清楚完整表达主观感受,并配合数据信息采集者;6)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病因未明确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无法确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3)年龄在30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及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4)对针刺过敏者,以及皮肤有溃烂或传染性皮肤病、血友病及出血倾向者;5)合并有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者,或有明确的咳嗽原因:如上气道感染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综合征、非哮喘嗜酸细胞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药物反应、肺及气管内膜结核等;6)正在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针刺自主神经相应区域。选穴取C7、T1、T2、T3、T4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2 cm区域内(双侧取穴)。取俯卧位,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针具规格为0.25 mm×40 mm的安迪牌一次性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泄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刺。参照《针灸治疗学》选穴,主穴:天突、肺俞、中府、太渊,先取俯卧位后仰卧位;依据辨证选取配穴,痰湿型可加足三里、丰隆;阴虚型可加膏肓、太溪;脾肾阳虚型可加脾俞、命门;肝火犯肺型可加行间、鱼际等;实证者可刺络拔罐放血。1次/d,3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观察
1.5.1 观察指标 1)莱塞斯特咳嗽量表(LCQ)得分。此问卷可切实有效的反应慢性咳嗽对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生活3个方面的影响,以其实用性、可靠性及重复性的优势,成为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测评工具之一[6]。2)咳嗽症状积分,该评分体系可进一步反应患者的咳嗽频率、强度以及对睡眠等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通过上述2种评定指标对最终的疗效进行评价。
1.5.2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经治疗后咳嗽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停止治疗后症状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反复;2)有效:咳嗽的症状、频率和强度减轻达到50%以上,而且停止治疗后症状无加重;3)无效:咳嗽的症状、频率和强度无明显变化,或治疗后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但停止治疗后咳嗽立即复发。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疗效等级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比较(x± s,n = 30)分
2.2 2组治疗前后LCQ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LCQ量表评分比较(x± s,n = 30)分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3 讨论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病例,约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7]。临床中治疗慢性咳嗽首先要明确病因,然而慢性咳嗽的病因又特别复杂,不仅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多类疾病均可引起慢性咳嗽的发生[8]。李竹英等[9]总结刘建秋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认为咳嗽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临床治疗主要以通窍解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调畅气机4种方法为主,选用或并用,以达治疗咳嗽的目的。《素问》[10]中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咳嗽与肝、脾、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郑旭等[11]总结纪青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咳嗽主要以减少发病率,重视预后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并采用中医整体辨证思想,从三焦方面入手,不仅取穴简便、手法独特、辨证精准,而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优的疗效。朱紫亨[12]认为,咳嗽作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咳嗽反射发生紊乱则会严重损害机体。有研究[13]表明,长期频繁的慢性咳嗽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也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许多患者因咳嗽而就诊的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14-15]。咳嗽的产生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到各种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后,其感觉终端释放咳嗽受体,呼吸道局部释放神经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咳嗽反射[16]。中医学认为,针刺具有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当针刺向穴位时可以传递信息,然后再通过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脏腑组织器官和大脑,从而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由此可见针刺调节各个内脏器官的作用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来进一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7]。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常表现为交互抑制的关系,迷走神经又从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因此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区域来达到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从而抑制咳嗽受体释放,减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又因为在胸部交感神经分布中,出自C8~T4神经节段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肺与支气管。综上几种因素,可知刺激交感神经区域,不仅能够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来治疗咳嗽,还可以通过调节肺与支气管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椎旁交感神经节在体表投影线上,距后正中线1.5~2 cm区域内[18]。故最终取穴定为C7、T1、T2、T3、T4棘突下,旁开1.5~2 cm区域内(双侧取穴)。
长期以来,治疗慢性咳嗽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19]。慢性咳嗽因其致病原因复杂、治疗周期较长,给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带来了极大困扰[20]。本研究采用针刺自主神经相应区域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快速缓解慢性咳嗽,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进一步达到了治病求本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减少了西药的使用频率,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但中医关于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尚需大样本、大规模研究[21]。本课题研究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对于实验方案设计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争取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盲性的随机对照观察,使其治疗效果更客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并且不断的优化,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更多的被推广和应用,进而更好的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