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20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00王玮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00)王玮
3岁以下出现的哮喘也被称为婴幼儿哮喘。主要症状反复哮鸣发作,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咳嗽。该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且常见的致病菌为合胞病毒[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容易出现复发的问题[2]。因此,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文章主要针对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儿科收治的婴幼儿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孩30例,女孩20例;年龄为6个月~3岁,平均为(1.6±0.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孩31例,女孩19例;年龄为7个月~3岁,平均为(1.5±0.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缓解期使用酮替芬,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舒喘灵。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灭活卡介苗治疗,在缓解期患儿上臂外侧三角肌用医用酒精消毒,并点滴0.1~0.125mL灭活卡介苗液,然后用三棱针划2条与上臂长轴垂直的平行线,长约1.5cm,间隔为0.5cm,深度以划破表皮为宜,将灭活卡介苗液均匀涂抹在划破的皮肤上。双臂交替使用,1周1次,连续使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升高;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血氧饱和度无变化或略有升高;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附表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n(%)]
3 讨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临床医学发现细菌和病毒感染能够促使辅助T细胞向Th1亚群分化,并且抑制Th2亚群的出现。随着临床对哮喘的研究深入,发现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与该病的出现有着密切的相关性,Th功能的减弱导致Th1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下降,从而提高了Th2细胞活性,使得患者体内的IL-4表达升高,增强了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大多数病原体表面都存在着相关分子,让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相接触时,细胞表面特殊模型的识别受体与病原相关分子所结合,从而抑制刺激因子或白细胞介素-10分泌、转换生长因子β等调节性因子促进Th细胞向具有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转换。这些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抑制Th1和Th2细胞介导的病理反应。有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哮喘患者PPD皮试阳性率远高于非哮喘患者,证实了哮喘与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灭活卡介苗能够通过影响婴幼儿树突细胞的发育从而诱导树突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促使树突细胞的协同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的升高,同时对细胞因子IL-12以及IL-18也有一定的影响,促使T细胞免疫向Th1细胞免疫反应分化,从而使得Th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升高,从而能够抑制Th2细胞的出现,阻碍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灭活卡介苗治疗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这说明灭活卡介苗的联合应用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灭活卡介苗在婴幼儿哮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