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10-20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474750方胜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474750)方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以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86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每组43例。甲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0~76岁,平均(69.5±4.7)岁;Ⅱ型14例,Ⅲ型23例,Ⅳ型6例;乙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1~78岁,平均(69.8±4.7)岁;Ⅱ型13例,Ⅲ型22例,Ⅳ型8例。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采取各种常规检查和对症治疗,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情况,预防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甲组采用生物型股骨颈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合股骨近端髓腔开口位置和前倾角度,使用钜骨刀在患者髓腔松骨质处作长方形切口,从大到小扩张髓腔,保留骨松质,选择大小适宜的生物型股骨假体柄植入,并将前倾角作适当调整。乙组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使用髓腔钻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扩张髓腔,保留骨皮质和股骨近端,置入髓腔塞。骨水泥沿髓腔塞顶部注入,并将型号适合的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置入髓腔,同时调整前倾角。两组术后都进行抗生素治疗、创口引流、肢体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Harris评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治疗优良率可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畸形、功能和关节活动四个方面,总分100分。疗效评定标准:<70分为差;70~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分为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与定量资料用n(%)和(±s)表示,组间检验用x2和t表示,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无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术后乙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Harris评分则明显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 乙组的治疗优良率(97.7%)明显高于甲组(83.7%),组内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甲组中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栓塞与假体脱位各2例,乙组中仅1例假体脱位,乙组并发症发生率(2.3%)明显低于甲组(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n,±s)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n,±s)
组别(n=43)VAS评分 Harris评分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甲组 5.5±1.2 4.7±1.1 68.7±5.2 81.9±4.6乙组 5.6±1.2 3.1±1.2 68.5±5.3 88.3±5.7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如今,临床上逐渐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替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端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痛苦[1]。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Harris评分、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表明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主要原因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股骨骨量低、骨质量差,骨水泥可将假体与骨间隙填充起来,有利于将骨表面和骨水泥面剪切应力转为压力,增强界面强度,预防骨表面与假体相对移动,生成界面纤维膜。因此,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综上所述,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缓解其术后疼痛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