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结合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研究
2018-10-2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新经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新经
甲状腺癌主要由于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异常从而引发该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1]。大量研究表明单纯的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有限,而本文则探讨在手术基础上配合131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2011年9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34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8.3±3.2)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3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39.7±3.8)岁,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术或全切术加颈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术,并在术后仅服用甲状腺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术后131I治疗以此清除甲状腺残留组织及转移灶:在手术切除后4周对患者行颈部超声、X线照射、胸部CT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等,了解患者甲状腺组织残留量及不同部位转移情况。剔除131I治疗禁忌后,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决定131I药剂量,并给予患者口服。对于首次清甲失败的患者,可以重复清甲。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2]研究组患者在行131I治疗后4~6月内进行复诊,记录患者清甲成功率、转移灶疗效。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月进行复诊,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5年随访以此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首次清甲状况 研究组患者在经历1~3次“清甲”治疗后均成功,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之间首次清甲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不同手术治疗的患者,全切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附表1。
2.2 研究组患者转移灶治疗情况 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与骨转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81.82%与70%,三种转移部位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具体结果见附表2。
2.3 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 在随访调查统计后,对照组复发转移率为19.2%,生存率为80.1%;研究组复发转移率4.2%,生存率为96.1%。研究组患者在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在手术切除基础上配合131I进行治疗,通过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43%,即使有部分患者首次清甲失败但仍能在随后的2~3次清甲成功。并且笔者发现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中,其首次清甲成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病理类型对成功率无显著影响。而在不同手术方式中,采取全切除的患者清甲成功率要显著高于次全切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转移灶治疗疗效中,其疗效排序为颈淋巴结转移大于肺转移大于骨转移,并且总有效率为85.71%,表明131I对于转移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在随后3~5年中,在对两组患者均严格进行的随访调查中,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出院后复发转移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研究组患者首次清甲状况
附表2 研究组患者转移灶治疗情况[n(%)]
综上所述,手术结合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有不错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