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与建筑设计综述

2018-10-19吴华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机场

吴华

摘 要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迅速发展,航空运输、航海运输、铁路运输、轨道运输、公路运输等,而单一化的出行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出行便捷快速的要求。从一地至另一地往往需要通过几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散独立的交通建筑降低了换乘效率,其过程复杂性不便于人们使用也不利于城市发展。而综合交通枢纽能将不同运输方式连接起来,大大缩小了人们换乘过程的耗时与不便,同时有利于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本文从航空运输的角度出发,简要谈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意义和与之相配套的建筑设计,并举例简要说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案例与其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1 机场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出行要求的提高,航空运输业务规模迅速发展,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其中机场建设是一大重点,预计建成超过50个运输机场。机场作为一个大型公共交通建筑,其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综合体建设,而与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紧密相关。从形象而言,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门户;从机场运行功能而言,它从选址到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及城市周边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现状;从综合交通枢纽而言,需考虑其与城市交通联系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

2 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

综合交通枢纽主要职能为交通疏解及组织。过去单一的乘降、到发的交通功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城市交通行为的复杂性阻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而交通便捷、客流量集聚优势则能催生新的区域城市业态建构,提高城市空间活力[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也在逐渐增加,私人交通过多将造成城市拥堵,降低人们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同时城市将不得不向郊区的蔓延。反之公共交通的发展可缓解地面拥挤问题,同时利用公共交通将城市中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建筑区域串联起来,使城市更趋于向心和集约。利用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模式指导发展的城市如香港和东京,往往具有土地集约但运行通畅,出行效率高的特点。

民航运输作为公共运输的一种方式,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远的特点,其优势便在于远距离的运输,将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联系起来。国际化交流的增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使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民航运输在此时体现出的将彼此紧密联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上海虹桥机场为适应世博期间的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的集散,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紧密联系,使交通运输换乘更为便捷与快速。

从城市交通来看,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市区短距离公共交通能够将城市自身结合得更为紧密,提高人们在城市中出行的便捷度和效率;从对外交通来看,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等远距离公共交通能在更宏观的层面将城市与城市直接进行联系;从整体层面来看,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的有效衔接,使出行的宏观与微观得到很好的过渡,也使交通网络更为连贯和完整。

3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货集散、转运、换乘的地方,拥有多种交通换乘方式,包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换乘。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属于区域级换乘枢纽,它与机场共同布置,与其他对外交通以及城市交通方式衔接,吸引全市范围以及对外交通的客流。

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不同于一般交通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2]。

交通基础调查:了解城市及城市周边现有交通状况,包括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

功能定位分析:结合所联系的机场的辐射范围和定位,确定交通枢纽的服务范围和对象,界定交通枢纽在城市的枢纽规划中所处的地位。

交通需求分析:根据所处城市区位特点,城市定位和機场运输规模,结合目前交通运输情况分析预测交通需求,从而决定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预测的结果包括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交通运量规模,从而灵活分步开发。

枢纽的选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的规划情况,确定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

衔接设计:根据机场所在城市的主导城市交通以及其他私人交通方式的情况,进行航空运输转入地面或地下运输的合理衔接。

布局设计:包括竖向功能层布局设计,和横向的商业与换乘衔接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以功能为导向,合理设置交通组织,使人们能够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便捷的转换,提高换乘效率。

4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是建立于规划的基础上予以实施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形成首先取决于区域范围的规划思想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依据前期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的发展策略、规划分析、系统架构、将其物化为枢纽建设项目可操作的具体形态和空间关系[1]。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主要解决平面布局,人车分流,换乘流线分流及空间造型设计。

人车分流:地面车行流线采用大循环的单向流线交通组织形式,车道边环绕航站楼布置,迅速上下客,不得长久停留,上进下出,区分进出流线;停车场独立布置于航站楼外或地下。

换乘流线:将地面交通,轨道交通和其他对外交通分布在不同楼层,防止流线交叉。

空间造型设计:需满足大跨度通高空间的使用要求,解决相应的结构问题,保证换乘大厅的采光和通风,如采用现浇密肋空心楼板的做法减轻结构自重,减少室内梁高。

5 案例介绍

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简单介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

虹桥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先例,其总体设计能力达110万人次/日,其中与航空相关客流占18%。上海的城市定位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有大量的对外客流。机场和高铁均为承载转运外来客流的主要运输方式,将其与轨道交通与磁悬浮交通相联系,实现民航对外交通-铁轨对外交通,对外交通-城市交通之间的转换和衔接。极大方便了对外客流的换乘衔接流程,节约换乘时间。但同时,由于综合体过于庞大,综合体内步行时间较长[3]。

参考文献

[1] 魏崴.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同构[J].城市建筑,2014,(3):19-21.

[2] 刘建军.区域综合运输枢纽规划重点[J].综合运输,2005,(9):23-25.

[3] 潘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机场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韩国仁川机场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机场快线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