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19李维桢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制度构建指标体系

李维桢

摘要: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是指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目标对科技创新人才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整体性的科技人才开发与引进过程中,人才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并贯穿于人才工作的整个环节,体现了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对于人才价值的基本取向。本文就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及相关特点进行研究,并尝试构建一套符合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制度构建

一、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的特点

总的来说,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术高度自由,实行高校自治。高校教授招聘制度基本上都体现了高校自治的原则,无论是行政制度,還是私营公司,或其他任何社会力量都无法干预和指挥高校内部评价科技人才。

二是评价程序严格,保障公开合法。西方国家的科技人才评级体系具有严密的制度性,通过层次递进的评审委员会和相关机构组织的运作,使评审进入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运作。

三是同行评议为主、评价方法多样。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同行评议的制度性考核方式,体现了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密,分化精深的特点。为了防止“外行指导内行”和行政权力的介入,只有科学系统内部最接近的学术方向的专家进行共同评议,评价人才。

二、我国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我国在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标不够科学。在评价标准上重数量轻质量,在方法上重定量评价轻学术评议,在导向上中产出形式轻实际效果,重短期效益轻长远价值等。在某些时候,我国对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过于绝对化,对基础研究的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考评文章、专著和获奖数量,对前沿技术研究评价过于强调短期市场效益,均是评价标准不具科学性的体现。

(二)程序不够合理。评价程序在执行中,经常有执行单位或个人操作,自行提出评审专家名单,经常有非同行专家参与评审;在评审专家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审查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撰写评审意见初稿,等等。由于种种非学术因素的介入,使得评价过程变为过场,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三)科技奖励导向偏离。目前,很多区域地方虚设奖项,如有些省份科技进步奖就有300多项,一些部委为了争取国家奖,不按规定取消部分科技奖,反而增加一等奖数量。对成果进行“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这种科技奖励的“异化”行为逐渐成为常态。这不仅违背了科技人才评价的初衷,也打击了一现潜心研究的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三、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的对策

根据前文所诉关于创新人才存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以人才基本情况为基础、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产出为指引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其中,基本素质包括创新人才的基本信息、道德修养、学术精神、专业知识等。创新能力包括创新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其中工作能力体现在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而学习能力指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潜力和动态知识能力,是将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显著区别来考量。创新产出包括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产出、成果影响力及转化、社会化评价等方面。

在初步设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和实施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区域创新环境,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具体对策如下:

一是科技人才评价应该缩小行政权力对评价的影响,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的评价权限。

二是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力量介入,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逐步转移到行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中来,对人才、成果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程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要通过有效的控制机制,改善科研和创新环境,增加科学界与社会的互相理解。比如加强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公开科技人才评价的导向和标准,倡导热爱科学的新时代学术道德风向等。

参考文献:

[1]张忠耀等.《中国区域人才评价蓝皮书(2015~2017)》[R].

[2]赵文斌.《辽宁省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与研究,2015 (5):17-20.

[3]姚玉宝.《新常态下辽宁区域人才评价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高端人才论坛导报,2017 (23):99-99,101.

猜你喜欢

制度构建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论消费者后悔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构思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