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信任探讨

2018-10-19吴凌岳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

吴凌岳

摘要:政府失信公共事件的发生,导致政府信任问题成为了一个公共管理学研究重点。政府一旦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本文主要政府信任问题的现状和公共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府信任;路径

政府失信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政府信任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群众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在现阶段,政府信任问题成为了一个国内公共管理学一个研究热点。

一、政府信任的意义

(一)政府信任能够作为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前提

政府信任能够作为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前提,社会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关系,是政府开展政治活动的保障。政府行为如果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对于政府执行力实施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升政府执行效率。

(二)政府信任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政府机构的协助。我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如果群众对政府缺乏信任,就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的现状

政府信任问题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现阶段,世界各种都出现信任危机问题,处于快速发展中中国也不例外。其中群众对政府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体事件增多,当弱势群体的诉求得不到满意答复,就可能会发生群众和政府对抗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危害。

二是一些极端行为发生,在城市的发展中,拆迁是一项事关百姓利益的重要工作,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强拆行为,损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从而导致了出现了一些极端行为。

三是公民政治参与冷漠,在政府处理危机过程中缺乏诚信,从而导致群众对政府能力产生了质疑,从而对群众参与政治积极性不高。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社会公平,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传统政府的行政模式中,统治权处于政府行动的中心位置,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对公民的首要意识不是尊重而是统驭,不是服务而是控制,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态度是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抵制和防御。公众当然不会给予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自己的机构以信任,只有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才能建构起民众对政府的基本信任。这就意味着,公民权利将被置于整个社会的中心位置,政府权力的运作不再是以统治为中心,而是以服务为中心。政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公民和公民的需要,公民本位成为指导政府行动的核心价值。政府行动的目的是回应并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技术层面上,政府应当将公众视为顾客,坚持顾客导向,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倾听顾客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品质,最终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从而塑造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政府形象。与统治行政的理念相反,政府与公民之间不再是敌意、怀疑和对立,而是彼此之间的善意、关怀和谅解。只有当政府真心服务于公众的时候,公众才会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才会形成对政府的信任。

(二)保证制度供给,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新人离不开制度的规范,需要对政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完善,能够增强彼此信任关系。另外公务员需要树立公仆意识,以身作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依法行政,惩罚腐败和渎职行为,规范公共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具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义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公信力不仅在于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良好理解和严格执行,更在于他们自己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法治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是一整套的“游戏规则”,它首先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也不是要求公众遵守法律、把法律当成管理公众的工具,而是强调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和受到法律的制约,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法治的基本要义在于,公共权力本身必须严格受制于法律所确立的限制,从而保证权力的正当行使,防范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因此,法治政府通过明确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自身行动规范来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这个意义上,依法行政,防范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规范公共权力,对于树立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四)扩大公民参与,畅通官民沟通

扩大公民参与有利于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能够使公民能够积极参与政治,能够更好的提升决策的民主性,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美]羅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张康之,李传军主编.行政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芳霞,王蕾.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4).

[4]郭戈英.伦理学与德育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5]杨冬梅.着力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 (5).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如何为网络新闻舆论立规矩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我国综合运输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