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

2018-10-19殷雪梅

水能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机井流域用水

殷雪梅

【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4市9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例如:上游和中游用水过度导致下游生态急剧恶化、水资源总量偏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分析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总结水资源管理措施和成效,为流域后续治理提供参考。【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60亿立方米,地下水0.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731m3和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20%。流域重点治理以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达28.77亿m3,地下水年超采4.32亿m3,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m3,占用水总量的85.7%。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1、制约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1.1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域用水不平衡。流域中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区域的平衡性,用水量及耗水量偏大,中下游水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农业为例,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中游地区耗用水量过大,下游民勤又无自产地表水,加之入境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为了生存和生活,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2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日趋恶化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农业方面,多为高耗水作物,地表水灌溉方式在流域重点治理前以大水漫灌为主,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重复利用率低,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1.3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使用质量下降。石羊河干流河流地表流量小,流程短,河道自净能力弱,环境容量小,纳污量有限,但流域中游地区城市废污水排放逐年增加,超出了河流自净容量,造成下游地表水水质严重污染;下游地下水随着中游地表水水质恶化,加上城市污水及地表各种污染物的渗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地膜、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使土地土质、农作物品质也受到污染,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1.4流域水资源严重超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逐年增加,工业和城镇用水量持续加大,加之近年来,流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增大,上游来水量减少,致使下游绿洲萎缩,沙漠化、荒漠化、盐渍化扩展。 2、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复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批复总投资47.49亿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工程和科技等综合手段,采取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配置管理、结构调整、关井压田、生态移民、节水工程建设等治理措施,实现流域生态好转、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2.1关井压田、生态移民。在流域内大面积实施关井压田,按确定的人均农田配置标准,压减超标农田,关闭部分机井,同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推行低耗水高效益经济作物,确保农民减水减地不减收,同时,严格地下水取水管理,逐年削减地下水开采量,最终实现采补平衡;对民勤湖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安置到流域内和流域外生存环境较好的地带,以缓解流域内的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重点治理实施以来,流域内共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139万亩,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18眼,新发展设施农牧业69.1万亩,新发展特色林果业142.26万亩,移民2.39万人。2.2水权制度改革流域内各市从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初始水权分配、水权水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總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基础的水权分配制度。流域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在充分考虑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和行业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经科学测算,建立行业用水定额指标体系,确定区域初始水权,将已确定的水权进行层层分解,由各市分配到各县区,再由各县区分配到灌区、乡镇、村组或供水企业,将地下水逐级分配到每一眼机电井,同时,完善水权管理程序,不断优化水权落实流程,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分配,先刷卡、再配水的程序,有效控制灌溉定额和用水总量。2.3节水型社会建设。 改造农田灌溉条件,衬砌渠道,建设大田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2006年至今,武威市、金昌市、白银市累计改建干支渠1883.66公里,完成渠灌、管灌、大田滴灌、温室滴灌等田间节水改造面积295.53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1.75万套;在流域内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实行分类水价,对设施农业、大田滴灌作物给予优惠,对传统方式种植的高耗水作物水价上浮;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用水超定额的不同情况,对超额部分加价收取水费;广泛开展水法律法规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节水文化氛围。2.4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建设建成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工程,渠道总长50.33公里,每年通过专用输水渠由西营河向下游民勤调水1.1亿立方米以上,工程运行以来,已连续8年超额完成地表水量调度任务,输水效率由河道输水的42%提高到90%以上;建成景电二期向民勤渠延伸段总长20.9公里,2012年投入使用,运行后输水效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96%。2.5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新建地下水位监测站70处,安装机井管理机61套,安装远程机井管理系统1681套,敷设光缆320公里,通过现代化的采集、传输与控制手段,全面快速收集流域水资源信息,为科学决策、优化调度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支持和手段。2.6流域法规体系建设。省级层面,出台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5项行政法规和《石羊河流域机井审批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等7项部门规章。市级层面,武威市出台了《关于依法推进全市节约用水的若干规定》《武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武威市行业用水定额》、金昌市出台了《金昌市水权转换暂行办法(试行)》《金昌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使得超采地下水、违法取用地下水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7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将流域内地下水取水许可权从地方上收至流域管理机构,采取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服从流域管理的原则。流域管理机构及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确定的用水总量,换发了流域内所有机井的取水许可证,确定了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要求所有机井做到有计量设施、有取水许可证、有水权的“三有”原则,否则不得取水。对全流域2000余眼机井实现远程水量实时监测,极大的提高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效果分析3.1实现地表水量调度目标。自2006年实施地表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民勤蔡旗断面总过水量已累计达到31.9亿立方米,2011年起连续8年完成年度调水任务,2012年起提前8年实现《规划》确定的2020年2.9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特别是2017年,过水量达3.94亿立方米,为1972年以来历史最高值。3.2实现地下水控采目标。2012年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8515万立方米,首次控制在《规划》确定的2020年0.86亿立方米约束性目标以内。至2017年,连续6年均实现地下水控采目标。3.3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流域尾闾青土湖区地下水位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目前的3.37米,回升65厘米。民勤县青土湖芦苇等旱湿生植物逐年增加,连片封育面积达到20多万亩,植被覆盖度由2007年前的5%-20%提高到40%以上。结束语: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蔡旗断面约束性目标持续稳定实现,流域地下水下降趋势减缓部分已开始回升,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3~25.16平方公里季节性水面,湖区周边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表明石羊河治理效果以初步显现,不仅对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探索内陆河流域干旱少水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石岩,张丽霞,石磊,张勤贤.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16(07):7-8.[2]张勤贤,石岩,董平国.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成效与做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6(02):4-5.

猜你喜欢

机井流域用水
区域联动护流域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护秋
GB 50335—2016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