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化城市的河道改造建设研究

2018-10-19赵育川

水能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化

赵育川

【摘要】本文针对基于生态化城市的河道改造建设研究,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生态河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的原则和技术。得出在城市河道改造建設中融入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既能提高河道改造的效率,还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河道;改造建设

引言: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化发展理念的中重要性,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志,也是促使城市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传统“先污染,后治理”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城市中的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水质明显超标,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建设,就会对周围就居民的生活在造成严重影响。但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基于生态化城市的河道改造建设做了如下研究。

1、生态河道发展理念

大量实例表明,城市河道具有非常明显的整体景观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组织设计和良好的运营管理,可有最大限度提升城市河道的自我恢复能力,才能满足城市河道对多样性、复杂性的整体需求。所谓生态河道指的是在传统河道管理、建设、运行中融入生态学原理。在根据目前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和功能,进行生态化设计,从而构建出一个符合区域生态特征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对改造建设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有极高的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和转变原有的设计思想和管理理念,确保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能顺利完成。

2、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的原则

2.1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基于生态化城市的河道改造建设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在具体改造和建设中不能以牺牲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由于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由多个方面共同组成的大系统,因此,基于城市生生态河道改造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既要保证城市发展的需求,又要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而且经过改造建设后的城市生态河道,还要具有较高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以满足各种变化的实际需求。

2.2因地制宜

在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中,要综合考虑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河道平断面、河水中泥沙量等因素。如果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质水文条件都不尽相同,导致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整治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水文地理等,采取与之相适改造建设方案,才能在体现出当时城市人文历史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目的。

2.3景观环境

一座城市水文景观是否符合生态化发展理念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准之一。水文景观不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而且也是吸引外来游客进行消费的途径。对城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降低人工痕迹,增加植物种类,达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选择合理的花草树木进行种植,通过错落有致和颜色搭配的方式美化城市河道,为附近居民打造一个节约型生态绿地。

2.4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经济是开展各项行动的基础,也是一座城市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中,要尽量做到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经济支出。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合理的经济支出。

3、城市生态化河道改造建设技术

3.1原位生物治理技术

就目前各大城市的河道发展现状而言,水质比较浑浊污染比较严重,可以采用复合酶制剂、生物净水剂等进行水质改造,研究表明, 水体中微生物群是实现水体自主循环和自我净化的主要因素。当河水污染程度超过微生物群净化能力时,就会导致水泥逐步恶化,甚至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复合酶提高微生物群自净能力,从而逐步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危害。而生物净水剂则属于一种复合活菌抑制剂,具有很强的去污效果和很强的氨化作用,生物净水剂还有繁殖速度比较快的特性,在污水中投入适量的生物净水剂,既能达到快速去污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河道中水质的目的。

3.2食藻虫去污技术

就目前城市河道污染物而言,蓝藻是导致河道被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通过抑制蓝藻生长,可大幅度提升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而食藻虫则可以吞噬水体中的藻类,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河道水质的目的。

3.3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3.4生态补水技术

目前很多城市中都建设了大量的河道,到河道中的水流不断减少,再加上污染比较严重,导致很多城市发生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有效此类问题,可以采用生态补水技术,最常用的方法跨区域调水。把比较清洁的水源引入河道,逐步提高城市河道水资源总量,同时还能起到稀释污染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水体中增设水文景观,可以起到调节周围微气候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研究了基于生态化城市的河道改造建设,研究表明,在城市生态河道改造建设中,采用原位生物治理技术、食藻虫去污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生态补水技术等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而且不会产二次污染,符合目前我国城市对生态化建设的需求,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成军. 基于生态化城市河道改造建设探究[J]. 大科技, 2017(26).

[2]周春煦.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视角的城市河道整治研究[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1):54-57.

[3]江浔, 余育速, 冯景伟,等. 城市河道传统护坡生态化改造方案研究[J]. 人民珠江, 2017, 38(2):53-57.

猜你喜欢

城市河道生态化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刍议生态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1+n”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模式的研究
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