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陈独秀,鲁迅现实主义小说之关联及异同
2018-10-19宋莹莹
摘 要:1917-192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相互交杂,互相辩驳的一个相当混乱的年代。旧的思想和文体仍在苦苦支撑,新的思潮和精神却又源源不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紧紧地压在国民的头顶,内忧外患,社会环境复杂无比,这时,最需要的是有睿智的人从这些缠缠绕绕的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最适合当时中国混乱的社会环境的“良方”。
关键字:现实主义,矛盾,鲁迅,陈独秀
现实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其实,在20年代以前,作家们只是朦朦胧胧的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意识到在中国必须要推行写实的,表象的,自然的文学,传统的文论体式和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正在悄悄出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在逐渐的一步一步的向现实主义靠拢,概念并不明确。直到30年代初才正式定名为现实主义。期间也是经历了无数的试验探索和批判,尝试了多种文学体式,才渐渐地走向成熟。
在近代文学中第一个真正涉及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是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现代欧洲文艺史潭》中说道:“欧洲文艺思想之变迁,由古典主义变为理想主义,再变为写实主义,更进而为自然主义。”这与茅盾的观点不谋而合,茅盾也曾大力倡导过自然主义,而这些都是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一步步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靠拢。1917年,在他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陈独秀鲜明的在中国文坛上竖起了写实主义的大旗: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明确的表明了他反对旧的腐朽的古典主义文学的立场,已经开始初步的认识到了写实主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去缛就简,就要首先从思想上纠正当时的陈腐落后的文学现状,要着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让文学从那些不切实际的,腐朽的晦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的到人民中间去,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真正对中国近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做出贡献的还是茅盾,1921年,以茅盾等12人主张建立的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他们大力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为人生而艺术,为人生而创作,为人生而从事文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在文学研究会的《宣言》中提到: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重要的一种工作。……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同时,他还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对《小说月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22年,茅盾在《小说月报》发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提到:我们知道中国现代的三种旧派小说在技术方面有最大的共同的错误二,在思想方面有最大的共同的错误一。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与以上文学研究会的宣言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针对茅盾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这一篇文章中对自然主义的推崇和介绍,在以后的多年中,文学界对这一现象扁褒不一。
客观来讲,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去回顾过去的历史,总体上来说,茅盾的自然主义主张是极大地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的。但是其中的一些主张却与后来的现实主义颇有出入。在当时的情况下,《小说月报》内容混乱不堪,到处充满了露骨的肉欲和低俗的内容,旧派猖狂,新派不出,茅盾不得不下一剂猛药来狠狠的纠正这种风气。我觉得自然主义恰巧可以补救这两个弱点。”并分别就题材和目的提出了补救措施,那就是自然主义。
其一:就描写方法而论,受左拉自然主义影响甚深主张将所观察的照实描写出来,丝毫不掺杂任何主观情绪,完全用客观冷静的头脑去看,认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人生,避免无病呻吟的病态的文学。
其二:就题材而论,茅盾认为我们应该学自然派作家,把科学上发见的原理应用到小说里,并该研究社会问题,男女问题,进化论种种学说。否则,恐怕没法免去内容单薄与用意浅显两个毛病。主张进化论,遗传学,心理学等在小说上的应用,认为缺少了这些,作家就没法写出好文章来。
这两点显然是有些偏颇的,但是却触及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观念。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确实存在某些相通的地方,现实主义的某些方面——艺术概括、艺术想象和艺术夸张被忽略,而另些方面——个性表现、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自然主义的倾向就产生了。
“作为文学思潮自然主义自有他的缺陷,但是,另一方面‘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方法,见什么写什么,不想在丑恶的东西上面加上套子与现实主义并不相悖,甚至适足纠正现实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偏向”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批判斗争中前进的,进步的东西被保留下来,退步的东西被逐步的否定,正如胡适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旧派小说适应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小农经济的社会坏境,而在现在这个不断地被迫接受新事物的中国来说,旧派小说是必须要被淘汰的,而且必须要用猛烈地手段,钝刀子割肉只会越来越疼,虽然难免有些矫枉过正的弊端,但是总的大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与茅盾和陈独秀相比,推动现实主义思潮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鲁迅先生不得不提。鲁迅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了。比如说在鲁迅看来,《红楼梦》的伟大的杰出的意义,就在于它“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在题材上,对知识分子和农民的描写,是显示出极致的灵魂的深和阶级的恶的,他深深地厌恶着这个乌烟瘴气,黑暗腐朽的社会,他想挣扎,想反抗,想冲破布满黑云的乌空,想伸手抓住云缝中透出来的那一点点阳光。在《狂人日记》中他写整天担心被别人吃掉的疯子,在《阿Q正传》里他写有“精神胜利法”这一致胜法宝的阿Q,在《药》里他写沾着革命者的血的馒头被华小栓吃进肚子里治病,在《孔乙己》中他写落魄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悲惨的生活。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都是触目惊心,把一直没有人想到的,或者想到也不敢说的,不能说的话,统统用手里的一支笔,用最恶毒的揣测,用最犀利的语言,从最狠毒的角度揭露的彻彻底底,把当时愚昧的国民自以為是的“遮羞布”掀的干干净净,将最丑恶的他们完完全全的暴露在世人的眼中。这种事情,除了他,无人能做到。
“只有抓住了国民性这一核心,现实主义文学才能真正引向深入,走向世界,开拓未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很多,但是只有鲁迅做到了揭示过国民性弱点这一伟业。
鲁迅的现实主义在“真实”这一方面同大部分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样,都是真实不虚的描写生活中的本相,以一种独特的敏锐的视角深入细致的观察生活,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但是他更加超越其他人的方面在于他不是僵化的,完全的描写现实生活,而是尽可能的把握他所描写的对象的心理,经过主观意识的加工,并使之艺术的再现。可以说,从起点处,鲁迅就站在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从上往下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文学成就也就不很稀奇了。
这三人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所在位置不同,但却也是一脉相承,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他们都是为国为民殚精竭力的贡献者,对黑暗的现实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是他们的共同点。在这只有少数几个清醒者站着的战场中,他们俯瞰天下:
这是孤独者的狂欢,同时也是乌合之众的末日!
参考文献
[1]《文学研究会宣言》,《小说月报》1921年第12卷第1号
[2]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1922年第13卷第7号
[3]刘增杰,赵福生,杜运通:《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作者简介
宋莹莹,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2017级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