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6-07-13卢红娟甘肃民族师范学院747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文学思想

卢红娟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747000)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卢红娟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747000)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思潮可以说是一段记录当时中国处于动荡时期、人们追求新思想的文学思想的历史,和当时中国纷繁杂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文学史的书写和记录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作为支撑点促成学理平衡,从而更好地再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高尔基说:“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比科学和哲学更具备给予思想的明确性和指引性。”因此,本文将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所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结合当时的社会以及文学孕育和发展的环境,提出对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问题

文学思潮最早的出现时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所借鉴过来使用的文学艺术名词,主要涵盖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过程和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文学作家和团体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学思想和共通的创作方向潮流。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发生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指两个时期,以一九四九年为分界点,第一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全国解放时期,第二阶段则是从全国解放时期到现在,从最初倡导的“白话文学”“工农文学”到随后的“抗日文学”“现实文学”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寻根文学”等都反应了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理论的研究呈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尽管对于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取得了不断的突破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对文学思潮的发展趋势的文化渊源和现实背景等研究问题依然存在,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解决。在长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一直被文艺学学者和文学史学家两大文学研究主体所牢牢“占据”,而当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作为问题和议题仅仅作为文学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时是远远不够的,其研究涉及范围和研究态势等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必须要更加自觉将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置身于当时中国最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后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等社会背景中,拓宽研究文学思潮主体,寻找多种研究和切入角度,从而找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不全面和不深刻之处,更好地为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以下将提出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的研究问题

相对来说,“文艺”和“文学”从整体的大方向本质来讲就是宏观性质的,从“文学”和“文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对于二者的研究更倾向于“宏观把握”。但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很多产生影响力或者起到作用的往往是其文学思潮的个别领域和个别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中,需要从研究的主体方向上进行把控,这样在文学思潮的研究中才能坚持研究的整体性,同时,在对文学思潮的把握中,还需要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个性和“派别”进行分类,这样在具体分析研究中才能更加凸显文学思潮自身潜在的内涵,坚持“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内涵的界定问题

无论对什么项目和事物进行科学研究,都必须要有科学的研究范围,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明确的界定。在很多情况下,大众所理解的“文学”和“文艺”都是文学艺术的范畴,但是“文学”和“文艺”这两个概念既存在着联系又存在着差别,“文学”更加偏重的是文学的学术研究内容,“文艺”更加偏重的是文学的艺术性质内容。在很多情况下,“文学思潮”也被称作为“文艺思潮”,这两个概念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比如说,在对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解释当中,也有很多文学艺术研究作品将“文艺复兴”称作为“文学复兴”。而像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描述中,也有很多研究作为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在很多规范化的课本以及字典、词典解释中也出现有很多的版本,包括《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都作为了文艺思潮的内容解释,而在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则注释为文学思潮。通过上述认识,对于“文学思潮”可以作如下解释和界定,“文学思潮”是基于社会科学或者文学思想的某种观点,对文学的本质、作用以及价值等相关的文学问题做出解释,并以此形成了独立的文学思想体系,这种体系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少数的文学作者当中,而是在当时大部分的文学作者当中,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学思想潮流。这种文学思想潮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的影响,某一些其他领域的思想内涵(哲学、历史、政治等)也会形成文学思想潮流。当然,文学思潮的影响并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是某一个地区和名族,受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文学思潮也会进一步在更大范围的领域内进行传播,形成更大规模的文学思潮,跨地区的传播这无疑也会加大多种不同的文学思潮的“竞争性”。

笔者认为,相对来说,“文艺”的概念要更加广泛,不仅是包括了文学作品成就,还包括对文学思想上的进步、文学理念上的革新,“文学”往往只是针对文学作品的本身内涵而言。在很多文学专家或者文学研究工作者看来,“文艺”和“文学”的两种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性,在很多研究领域是非常具有典型和突出性质的,然而在现实的文学研究领域,这类差异会很容易被贴上“同质”的标签,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了,但这种关于研究对象差异性的忽略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的要求会出现很严重的性质偏离。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界定范围中,应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应该归属于“文学历史”这一块类,在关于文学史的著作中,存在着很多对“文学运动”或者“文学进程”归结为“文学思潮”。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融合了“文艺”的“文学”思想发展潮流。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文学流派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发展的最初阶段,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受到五四文化运动的影响可谓最深。作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部分,五四文化革命运动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当时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推进了当时文学的革命运动,高举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民主科学大旗,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的“五四运动”以鲁迅等人为首推进白话文文学改革、反对采用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由于受到西方文学作品像小仲马的《茶花女》、莎士比亚戏剧和马克思列宁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等影响和冲击,因而在当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包含着东西方文学的差异性、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异性等,当时的文学思潮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当时的特有社会环境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文学艺术流派,在创作取材、创作手法、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当然,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尽管每一个文学作者所“产生”的作品会不一样,但是在很多时候,每一个作者作品中都存在着共同的文学思想信念。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学流派主要包括“现代派”和“新月派”。“现代派”

比较注重关注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于人民生活、社会格局、当时的战乱以及军阀割据统治等现实问题和现状,因此,“现代派”不像是一个流派,更像是一种方向,一种文学创作的趋势,包括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药》、《阿Q正传》以及矛盾的《春蚕》、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文学作品都通过普通的底层老百姓的悲惨生活进行描述,由此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黑暗。“新月派”相对于“现代派”而言更加注重艺术、注重自由,在文学作品中更加追求人性化,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作品虽然体现的和描述的不是当时的具体社会现状,但是从这些文学流派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展现出当时的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发展的现状。

由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文学思潮注重的是当时文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潮流,而文学运动更加强调的是对文学形式、文学作品本身的要求进行革新。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关系则十分紧密,文学思潮可以通过文学流派和文学流派的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文学流派则以文学思潮的反映体现出该流派的主题思想。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要严格把握好中国现当代为学思潮和文学运动以及文学流派关系。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结构程式”和“方法论”的研究问题

虽然,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文学工作者、爱好人士很多,但是对于其中的“结构程式”和“方法论”的问题却很少有涉及到,但是,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中这问题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项“结构程式”,这其实就是指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作为“文学观念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所包含的的内容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积累形成的,因而人们很容易将文学思潮理解为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抽象的意识形态中的整体的表现,这就使得在相同的状况下,在文学史的研究范围之内会存在着表现和功能作用的不同。

虽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工作中,“文学思潮”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自然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五四运动”发展时期,“文学思想”也从整体上体现除了思想上的启蒙性,如同欧洲的“启蒙运动”中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一样。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主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思潮,像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都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发展,尽管这也中国当时所进一步推进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有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文学思潮给中国当时社会、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启蒙”性质。

进一步推进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方法论”中,文学思潮的“方法论”研究主要是通过“方法”和“模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进行研究,包括像对现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的整体观察,并站在大局观和长远性上对整体的文学研究进行战略选择。对文学思潮的“方法论”来讲,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对当时文学作品的语境以及和语境相关联的修辞手法等关系的研究,对当时文学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文学观念进行研究。当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领域中,像上世纪的通俗文学、“工农兵文学”、“寻根文学”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社会条件所进行的文学研究的“方法”。

笔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结构程式”的问题值得关注,因为在文学思潮中,文学思想潮流都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过程,因此通过“结构程式”将文学思潮进行阶段性的分开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文学思潮的研究。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学研究方法对文学思潮的作品进行写作手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有助于对文学思潮的作品思想更好地掌握。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基本特征内容和发展规律性研究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主要表现在: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得到广泛地传播。当时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文学知识分子,这群知识分子和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相比,具有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先进的民主科学思想,通过学习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其次,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介绍和引进。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得到空前的传播时,在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遭受失败以后,中国当时先进的爱国青年都不断介绍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第三,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尽管当时封建社会王朝被推翻,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力还根深蒂固,很多封建文化思想还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在当时混乱的社会格局之中,由于各种势力的存在,像军阀势力、封建保皇势力、资本主义维新势力、工人农民阶级等各种势力,这些势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本代表势力,会通过文学思想进行“营销推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中,在经历过前期错综复杂的文化格局之后,开始逐步从多元化并立的局面向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主流方向发展。

在每一个中国历史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文学思潮出现。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多元的形态,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想还处在“萌芽”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刚刚开始得到传播。而在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进一步传播,优秀的外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著作像《共产党宣言》等被翻译传入中国,而且中国国内的很多无产阶级主义文学思想作品不断涌现,尽管有其他的像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等出现,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随后的抗日战争爆发中,抗日救亡成为时代“最强音”,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空前的重视,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得到更大程度的传播,像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抗日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起到了绝对的影响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文化思潮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更加多元化,在广泛接受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本民族的文化成果建设,吸纳和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在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为大方向和大主题的背景下,多元化文化思潮发展更加快速,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更加充满活力和蓬勃的生机。

此外,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还具备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是由其文学内因外因两大因素所影响的。因为文学思潮自身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自身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客观性、内在性。而当然,外因是相当于政治形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素的影响,甚至在某一定的特殊时期,像在文学思潮最初的阶段以及随后的抗日战争时期等都可能占据着主导作用。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准确地分析文学思潮的地位和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传播、发展和影响作用在和其他文学思潮的矛盾融合性需要和社会环境规律性相适应。

总而言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产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在艺术表现力、艺术展现方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因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文学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发展借鉴作用。

[1]刘勇,张弛.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邵伯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3]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

[4]赵夏榕.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象与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5.

卢红娟,讲师,文学硕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文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们需要文学
思想与“剑”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