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探讨

2018-10-19陈冰冰

求知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传统

陈冰冰

摘 要:小学德育管理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学生進行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文章对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式展开了探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仁、义、礼、智、信作为道德伦理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小学阶段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促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以及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需要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小学生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关键,对小学生在今后道路上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虽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三观”方面的内容缺乏了解和认识,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对金钱、物质和幸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通过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方面的管理工作,就会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和对幸福的宽泛定义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通过传统文化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以促进其发展。

二、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1.充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科书进行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进而对学生在今后社会上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为了做好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相应的教科书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2]。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到小学德育的教科书中,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通过书本中的教学内容增强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爱文化、讲文明的道德习惯,对学生良好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2.在校园中营造出传统文化的氛围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段话表明,潜移默化的感染对完善人性、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墨子也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此体现出,人的思想道德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学校作为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中的校园文化会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其进步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学时,为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为学生举办一次全校范围的节日庆祝活动,或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文化节日展览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每届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过一次校庆活动,也能够彰显出学校的学子风貌,对于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激发以及教师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国小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逐渐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对我国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学校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科书进行融合,同时还要在校园中营造出传统文化的氛围,以此促使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绍瑜.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5.

[2]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9-260.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少年力斗传统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