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右半结肠切除联合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术后生存率分析
2018-10-19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467599孟红喜张亚刚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467599)孟红喜 张亚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不同时段(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右半结肠癌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8例。甲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48~73(57.8±7.6)岁;A期8例,B期19例,C期11例。乙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6~74(57.6±7.5)岁;A期7例,B期18例,C期13例。研究纳入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右半结肠癌。
附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临床指标对比( n,%,±s)
附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临床指标对比( n,%,±s)
组别(n=38) 手术时间(min)淋巴结清扫量(个)甲组 106.8±10.6 153.6±32.3 10.8±1.7乙组 69.3±5.7 74.8±10.6 11.1±1.5 P<0.05 <0.05 >0.05术中出血量(ml)
附表2 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复发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n,%)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经患者腹部直肌行手术切口,暴露其右侧结肠,在回肠末端及横结肠中段切开系膜,分离回结肠、结肠静脉和结肠右侧及中动脉右侧分支,结扎并切断。分离结肠肝曲,切开胃结肠韧带右侧,分离横结肠右段,清除标本,关闭结肠系膜,缝合手术切口。乙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与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患者右侧正中部位行开腹手术,切断横结肠,剪开结肠系膜,游离胃结肠韧带。再切断小肠,自肠系膜上血管直至胰腺下缘进行游离,切断血管,游离右半结肠,并清除标本,置管并清点关腹。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脉,向左分离胰腺下缘,将系膜上静脉暴露在外,剥离血管壁外组织,结扎并切断结肠中静脉。从右侧牵开肠系膜上静脉,结扎、切断长中动脉右支,明确横结肠系膜分离线,沿肠系膜上动静脉剥离至远侧,在动、静脉右侧边,分别结扎并切断右结肠与回结肠动静脉。
1.3 观察指标 研究以两组患者治疗期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淋巴结转移复发率、腹膜种植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2年后的生存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例数(%)和(±s)表示,组间检验用χ2和t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期间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且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与腹膜种植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1。
2.2 两组的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复发率与术后2年生存率对比 乙组的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但其术后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甲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
3 讨论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在传统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改良手术,顺行性清扫则是从中线入路的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手术操作方面能完全符合无瘤技术的操作要求,可有效降低结肠癌转移的发生几率[1]。此次研究通过给予右半结肠癌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比较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差异,结果显示乙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和腹膜种植复发率也明显低于甲组,但患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却显著高于甲组,表明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合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能节省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出血量,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复发的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
综上所述,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适合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