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语文美育渗透

2018-10-18王国光俞凌云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4期
关键词:美育小学核心素养

王国光 俞凌云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人们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审美情趣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以往应试教育的惯性对师生仍有负面影响。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阐释,说明审美教育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在美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美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其中,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要点,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恰当运用语文教材对小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如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要建立在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迅速,并具有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三大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现了比较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作。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动机和行为都是非常一致的,思想道德形成系统化,并逐渐影响其行为活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与道德动机的迅速发展,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

2.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表象化的特征,心理状态比较容易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且情绪转变较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容易,更易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小学生在思维、个性、品行方面都还不稳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他们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错误思想,纠正偏差行为,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美育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

1.美育为小学生德育铺垫情感基础

使用美育手段,可将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将道德教育中陈旧的说教方式转变成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把具有一定强制特点的“他律”转变成更轻松和谐的“自律”。因此美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2.美育推动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在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享受美;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3.美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美育能够推动小学生逐渐认识并追求形体美,激励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同时,美育能够让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放松神经、身体和心态,从中欣赏美并享受美。也就是说,美育能够让小学生的身体以及精神更加协调,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问题分析

1.应试教育观念深重,审美情趣培养未受重视

在强调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把语文教学活动当作应对考试的技巧练习课;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结论的把握,使本应蕴含于语言教学的美育渗透被严重忽视,本应轻松有趣、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被生硬的朗读以及枯燥的生字抄写所替代,本应文采飞扬的写作课变身为优秀作文的模仿课。

2.美育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据调查,小学阶段只有38%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43%的学生觉得语文课堂非常枯燥单一,19%的学生觉得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节奏比较乱、缺少语言美,大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的语言表达过于生硬。比如,在对《丑小鸭》一课的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进行演绎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美。但是很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单纯通过语言讲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更不用说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了。

3.盲目关注美育形式,忽略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语文教学。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却不尽人意。一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盲目地添加大量环节,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出现偏离;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过分追求创新美,使教学活动的形式过于繁杂。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分析

1.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优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的华美篇章,使读者在阅读中进入一个美的世界。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课前导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重点关注课文画面的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感知文章的真实情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讲授的是《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师运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以课文所蕴含的爱的传递引领学生心中美的情感生根发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船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你们坐过小船么?想不想和我一起坐着小船去看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呢?”然后教师再提出:“桂林都有什么好玩的呢?我们跟着作者来提前了解一下吧!”这样,学生就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课文的阅读会更加投入,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领略桂林之美。

2.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抽象思维瓶颈

有些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较远,通过一般讲述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透彻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事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变得更易理解。

比如在教學《灰掠鸟》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灰掠鸟回归树林的壮美景象,给学生从视觉上和情感上都制造了较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更能够理解课文中“一小群一小群”和“大部队排空而至”以及“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等语句的描绘是多么贴切和形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在真实的场景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产生了对灰掠鸟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课外阅读和实践感知,拓展美的熏陶

语文的审美教育如果仅依靠课内有限的文章和素材是不够的。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在教材基础上,结合所学篇目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能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其中对美的描写,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利用课外实践接受美的熏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组织学生郊游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让学生亲自对自然景色进行观察与体验,教师便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语言来形容美景,学生们自然可以领略其中震撼心灵的美。

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生学知识转向带学生感受美,实现语文教学质的跨越。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应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良好的审美教育,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因素,在课前多下功夫,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逐渐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重视课外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实的美,在观察中积累美的情趣和意识。

总之,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渗透审美教育的教学中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美育小学核心素养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