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概念的有效教学初探
2018-10-18张丹丹
张丹丹
[摘 要]地理概念是组成地理知识的基本元素,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地理概念教学具体可包括图示、演示、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
[关键词]地理;概念;中学
实施素质教育,应改变以往熬时间、拼体力的传统教育模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高效地接受地理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地理概念是构建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是地理事物、现象或地理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同类地理事物区别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一般而抽象的特征。例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河流,有宽的、窄的、长的、短的、清澈的、混沌的,有流入大海的,有中途消失的,将各种河流的共同特征概括起来就是河流的概念:集中于地表凹槽线形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1] 。从地理概念的教学角度出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概念,改变以往熬时间、拼体力的传统教学模式呢?
一、地理概念的图示法
一是利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的有效工具。充分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地理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思维加工,形成地理概念,是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背斜”与“向斜”概念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图。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有些背斜或向斜构造在形成山岭或谷地后,常因外力的侵蚀而发生地形倒置,形成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边讲边画图)
(4)同一高度,背斜中部的岩层比两翼的岩层年代古老。
(5)同一高度,向斜中部的岩层比两翼的岩层年代较新。(可在图中直接观察得出结论)
二是利用概念图。概念图是由写在方框或圆圈中的概念(通常是名词)和连接它们的联系词构成的,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但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从而形成的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图示[2]。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概念不仅要反映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和范围,还要反映事物的区域性特征、事物之间的差异与相互联系等。概念图的优点是不仅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还能利用可视化的语意网络掌握知识的全貌。因此,可利用概念图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变化,帮助学生清晰地识别地理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概念体系。如在“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的教学中,因涉及概念较多,可使用概念图对各个概念进行分析,建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有联系的概念之间画出连线,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连接词把概念之间的关系连成一句话。如: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这样概念图就可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思考,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图”。
三是利用示意图。用生动直观的图形、图像配合简单的文字把抽象的地理概念表达出来。对于教材中一些只有文字表述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化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鞍部”概念前,展示两个不同角度的马,仅说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这一描述还不够,鞍部应是“两边高中间低,两边低中间高”的部位。再出示一张鞍部的示意图(见图2),使学生在观察图片后全面地理解概念。
四是利用漫画。漫画是示意图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更形象、生动、鲜明,是通过夸张有趣的方式来表示地理概念。如在讲解各种天气现象的表示符号时,就可以用漫画来表达,可有效提高学生理解与识记的效率(见图3)。
二、地理概念的演示法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演示的方法呈现出来。演示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把实物、教具演示给学生,或者由教师示范动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是可利用实验演示。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可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名称】验证地转偏向力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浅色雨伞3把、黑色墨水、红色墨水、蓝色墨水、注射针筒三个
【实验过程】
(1)一个学生坐在小椅子上,将一柄雨伞撑开于头顶,保持雨伞静止。用注射针筒抽取黑色墨水,垂直滴于伞面,观察黑色墨水的流动。(黑色墨水顺着伞面直线朝下流淌,流动轨迹没有发生偏转)
(2)一个学生坐在小椅子上,将一柄雨伞撑开于头顶。用注射针筒抽取红色墨水,垂直滴于伞面上,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动伞柄数秒后停止,观察红色墨水的流动。(红色墨水的流動轨迹向右偏离原始方向)
(3)一个学生坐在小椅子上,将一柄雨伞撑开于头顶。用注射针筒抽取蓝色墨水,垂直滴于伞面上,顺时针缓慢匀速转动伞柄数秒后停止,观察蓝色墨水的流动。(蓝色墨水的流动轨迹向左偏离原始方向)
【实验结论】
黑色墨水组模拟演示地球没有自转运动,不存在地转偏向力;红色墨水组证明地球自转情况下北半球物体运动受到向右的偏转力;蓝色墨水组证明地球自转情况下南半球物体的运动受到向左的偏转力。
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印象,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也让学生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是手势演示。在讲述气旋和反气旋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出手势,伸出双手,掌心相对,左右手分别代表南北半球,以大拇指方向代表垂直气流方向(大拇指向上,为上升气流;大拇指向下,为下沉气流),其余四个手指的方向代表水平气流的方向。轻轻握紧双手,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手势进行模仿,仔细观察自己两只手的手指缓慢握紧时的运动方向就能很快判断出:气旋在北半球上空的气流方向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上升,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反气旋在北半球的上空的气流方向是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相反。
三、地理概念的分析比较法
如果两个地理概念内涵相似,使学生容易混淆,可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其相似点,分析其差异处。例如学习冷锋、暖锋的概念时,先带领学生观察冷锋示意图,从以下角度学习冷锋的概念。
(1)气团势力强弱:冷气团的势力强于暖气团
(2)锋面前进方向: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和冷气团移动方向一致
(3)锋面符号:由线条和黑三角组成,黑三角在暖气团一侧
(4)锋面坡度:较大
(5)雨区位置及范围:锋后降水雨区范围狭窄
(6)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冷锋过境时常有阴雨、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学生理解了冷锋的概念后,只需要运用对比法,很容易就可掌握暖锋的概念,得出如下结论。
(1)气团势力强弱:暖气团的势力强于冷气团
(2)锋面前进方向:暖气团势力强,锋面和暖气团移动方向一致
(3)锋面符号:由线条和黑半圆组成,黑半圓在冷气团一侧
(4)锋面坡度:较小
(5)雨区位置及范围:锋前降水雨区范围较宽
(6)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暖锋过境时常有连续性的阴雨天气;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四、地理概念的归纳演绎法
学生形成地理概念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加工的过程,一是归纳,二是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两种相反的逻辑思维过程,针对不同的地理概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如喀斯特地貌,教师可以通过多幅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表象,然后比较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再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归纳,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地理概念。演绎法跟归纳法相反。对于学生可以理解并且对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的地理概念,可采用演绎法教学。如比例尺、经度、纬度等概念。
地理概念类型多样,各种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性,教师要因时、因境,灵活采用不同策略,使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把握地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学会自主建构地理学的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42.
[2]李艳静.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