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拉松赛事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

2018-10-18李兆元汪作朋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国

李兆元 汪作朋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市场特点,对马拉松赛事的人文价值以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马拉松赛事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论述,认为马拉松赛事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对举办城市的人文价值、城市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马拉松赛事;体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0-0117-02

引言

马拉松运动体现着超越自我、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永不放弃的运动精神,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逐渐兴起,并发展迅猛,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挖潜,举办各种赛事,在促进马拉松热席卷全国的同时,也对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1959年,马拉松运动成为全运会比赛正式项目;1981年北京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马拉松赛;1998年北京马拉松赛允许业余选手和国外旅游者参赛,同时增设半程、10公里、迷你马拉松等项目,关门时间也由最初的3小时延长至5小时;1987年创立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0届,项目包括全程、团体、接力、轮椅、半程等;1996年创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发展至今,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国选手以及全国所有省区的3.8万名运动员参加,2014年,230万人次报名角逐1.8万个参赛名额,真的是一票难求;2003年创办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起步虽晚,但起点颇高,由于厦门市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迷人的滨海景观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厦门马拉松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这个四个马拉松赛事并称中国马拉松的“四大满贯”,其中北京马拉松被国际田联列为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事。

从1981年我国第一次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至今,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已经历了37年的发展历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为此,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取消了马拉松赛事审批权,这一举措激发了政府和社会办赛的积极性,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更加踊跃。2017年,全国马拉松赛事超过800场,城市马拉松、海滨马拉松、高山马拉松、森林马拉松、草原马拉松、乡村马拉松、湿地马拉松、冰雪马拉松,每年从春到冬,从环城跑到超百公里极限跑、24小时城市接力跑等各种形式和级别的马拉松赛事竞相举办,掀起一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的“马拉松热潮”。

二、我国马拉松赛事的价值分析

(一)马拉松赛事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马拉松赛事影响的逐步扩大,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不断地被发展、挖掘,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政府公共服务产品。马拉松赛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蕴涵着挑战、坚持、超越的人文理念和精神内涵,给参赛者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也给城市带来健康、进取的发展理念。马拉松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使马拉松文化融入了城市文化的内涵提高了城市文化的品位,城市文化吸收马拉松文化的精神与底蕴,马拉松赛事会带给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可估量的正能量。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男女老少、国内、国外各种种族、肤色的人群共用奔跑的方式传承“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奥运精神、塑造城市的精神文明,增加了运动项目中的仪式感,是体育精神与时代价值的融合。“永不放弃”是马拉松赛的核心价值,参赛者通过坚持和努力去完全马拉松赛,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一般依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计比赛线路,把名胜古迹、地标建筑、风景区等城市发展的亮点呈现在参赛者面前,使参赛者回归自然、回顾历史,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处。在漫长的比赛途中,运动员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赛道两侧志愿者无微不至的服务、观众热情的加油呐喊、表演队伍精彩的展示,与运动员共同追逐、永不止步的梦想共同交织成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体现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富有生气和凝聚力的城市精神。

(二)马拉松赛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马拉松的参赛人群向全社会开放,组委会在国际、国内旅游招商方面吸引国外旅游者参赛,电视进行直播,吸引著名企业赞助,使马拉松赛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成为城市盛大的节日。中国最早举办马拉松的城市主要以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三、四甚至五线城市,说明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举办马拉松赛来打造城市形象名片,建设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提升大众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赛事来临,电视、广播、杂志、报纸、互联网等各种传统与现代媒体对赛事及举办城市进行全方位包装宣传,有效树立城市公共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马拉松赛作为一个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舞台,政府会加强餐饮住宿、轨道交通、媒体通讯、医疗救护、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马拉松赛道为依托的景观大道建设,比赛沿途加强绿化、美化,设置宣传标志、吉祥物,修建花坛、景观树、草坪及各类体育健身设施等等。围绕马拉松赛事,可举办公益、文艺、经济、产业、学术等论坛、会议和活动,参赛运动员、裁判员、记者、官员、游客的到来带来更强的消费潜力,为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给城市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马拉松赛规模水平的提升和赛事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大量专业路跑运营公司应运而生,与政府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开发越做越大,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和赛事进行合作,推动了产业链的整体融合发展,使赛事品牌和企业品牌相互促进,合作双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良性发展态势。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2015年拉动经济效益2.55亿元,2016年拉动经济效益3.25亿元。马拉松赛带来的“跑步经济”正以可观的速度增长。

(三)马拉松赛事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

长跑本身被认为是最枯燥的运动形式,但是马拉松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并且参加的人数逐渐增多。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马拉松赛既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竞技比赛项目,也是一项努力超越自我的全民健身运动,如果说田径是各项运动之母,那么跑步就是田径运动之母。跑步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入门门槛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最实尚的运动项目之一。政府本着促进全民健身开展、提高城市健身氛围的原则,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人群设置了不同的比赛方式,满足了各行各业人群的不同需求。如北京马拉松赛的“儿童跑”,上海马拉松赛的“体育记者路跑队”,杭州马拉松赛的“情侣跑”,重庆、武汉的“亲子马拉松”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路跑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群眾的健身意识,促进了体育的生活化,也促进了马拉松运动在群众中的推广和普及。

马拉松运动促进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深度融合。从竞技体育角度来看,马拉松及其相关赛事吸引众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同时,为国家队及省市级基层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增长经验、与高水平选手交流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力促进了我国长跑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从群众体育角度看,参赛选手大部分来自于业余跑步爱好者,尤其是近年来,半程马拉松、小马拉松、迷你马拉松等形式的不断出现,关门时间的逐渐延长,为业余爱好者参赛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这些举措一方面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较好的体育赛事平台,另一方面也借助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发展,宣扬全民健身文化,以积极的行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结语

随着马拉松热潮的迅猛发展,我国各类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马拉松运动的价值早已超越体育比赛本身,渗透到城市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集竞技比赛、全民健身、城市营销、体育旅游、文化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随着人们对马拉松运动的进一步认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事,赛事的组织水平、服务质量、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越强,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必将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4,20.

[2] 朱忠梁,袁磊,刘毅.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5,(6):13-15.

[3] 姜琪,刘俊一.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生成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3):31-33.

[4] 杨明.城市文化建设背景下马拉松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0-114.

[5] 韦霞.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6-19.

[6] 季晓静,王健,黄成华.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38-41.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