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8-10-18许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常规护理抑郁

许云

[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该院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将采用协同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分别采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更为优越,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并且可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抑郁、焦虑情绪,是个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 协同护理;常规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4(a)-0110-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并且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患者仅能通过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多数老年患者受知识水平、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是在用药方面上并不规范,导致无法理想的控制病情,甚至造成病情越演越烈的后果[1]。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且由相对缺乏针对性的常规护理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本”的协同护理,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坚定信念与病魔作战。该文针对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将采用协同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患者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肾脏、心脏与精神疾病患者;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有30例男性、10例女性;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0.55±1.25)岁;最短病程为2年,最长病程为10年,平均病程为(5.26±1.65)年。对照组有25例男性、15例女性;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0.64±1.95)岁;最短病程为2年,最长病程为10年,平均病程为(5.51±1.21)年。在一般资料上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展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具体方案:①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教育需求、护理需求,再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家属协调、制定符合患者的教育计划、目标。目标主要分为近期、远期两个目标。②为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使患者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3种:视觉教育、触觉教育与听觉教育。视觉教育只要针对于视力较好、对护理人员通过说教的方式传授健康教育感到毫无兴趣的患者进行,护理人员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触觉教育主要针对病情相对较轻、有足够的体力的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可以将按摩手部、足部的方法传授给患者,同时鼓励患者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按摩检查。听觉教育主要针对理解能力强、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向患者全面讲解糖尿病病发的原因、血糖监测等方法。③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也可以让患者之间相互教育。如让患者每日相互监督监测血糖,相互鼓励治疗,家属则需要配合醫护人员的工作,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及向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的各项行为,贯彻落实协同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分别采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低于50分表示无抑郁;50~59分表示轻度抑郁;60~69分表示中度抑郁;高于70分表示重度抑郁。SAS评分在0~100分之间,低于50分表示无焦虑;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高于70分表示重度焦虑。

1.4 统计方法

在该试验中所出现的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改善程度更为优越,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评分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改善程度更为优越,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如表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与内分泌、精神、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2-3],同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难以掌控,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很可能难以坚持服药,或是未能规范用药导致影响治疗的效果[4]。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年纪相对较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低,从而延长病程,无形之中给老年患者的治疗提升了难度[5]。因此,在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极为重要。常规护理仅是在护理的基础层面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药,相对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区别在于,协同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由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监督患者的治疗,并且协同护理一改传统护理的枯燥、乏味说教模式,将以往健康教育中单纯讲课的方式变为共同参与的方式,如通过视觉教育、触觉教育与听觉教育3种方式从根本上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误区,让患者真正参与到治疗过程中,认识到遵循医嘱、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协同护理还可以是患者之间的共同监督、共同交流,更有利于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抑郁、焦虑的情绪。结合该研究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更为优越,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是在患者、家属的共同配合下开展的护理工作,一方面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患者感受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家属陪伴,临床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淑俊.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7,7(5):281-282.

[2] 秦菲.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6,23(10):177-179.

[3] 阚秀芬.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5(9):509-511.

[4] 吕慧颖.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5):38-39.

[5] 梁梅冰,郑桂凤,黄贵芝,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61-162.

(收稿日期:2018-01-12)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常规护理抑郁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