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2018-10-17尹丽娜
尹丽娜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扩大产品或劳务销售量,而向客户赊销而形成的债权。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多数企业不得不选择信用方式以吸引一些资金暂时短缺的客户购买本企业产品,但赊销方式虽然有效地提升了企业销售能力,但应收账款会受到客户偿还能力与经营情况的形成,加之,如果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则极易造成企业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建立与执行内控制度,以解决应收账款管理问题。
关键词:内控制度;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一)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个别企业一味追求产品销量的扩大,认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全部是财务部门的职责,销售人员只要提升了业绩即可。加之企业管理层未能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未能督促企业销售部门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配合,造成企业大量资金被赊销货款占用,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为了完成年终销售目标不惜向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进行赊销,在销售完成后又未能加强对应收账款催收工作,造成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未能回收,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同时,个别企业未能针对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点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未建立信息审批、账款催收、对账等制度,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混乱,给企业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了条件。
(三)风险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未能形成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及建立内部监督机制,造成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年年递增,但却无工作人员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或制定、执行相应的催收工作,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未能回收处理,严重阻碍着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
二、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事前、事中监控的措施
(一)对应收账款流程进行控制
一是企业应将销售审批与赊销审批职能彻底分离。企业可在内部成立专职的信用审批部门,专门对客户资信情况及还款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并依据信用审批流程与标准作出是否赊销的决定,以此控制销售人员因追求销售业绩而不故客户坏账风险的行为。同时,大型企业也可适当选择将信用调查工作交与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完成,以保证信用审批的独立性。二是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首先,企业应设置会计复核岗位,以对应收账款金额、客户名称等信息进行复核,提高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其次,企业应制定应收账款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规定记录收入、往来款的财务人员不得经手资金、开具发票,以避免由一人办理所有资金收付业务而出现贪污舞弊行为的概率。
(二)完善应收账款授权审批机制
企业应确保所有赊销业务均已经过具有审批权限的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赊销,以避免销售人员因盲目追求业绩而使企业面临坏账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赊销业务工作量并针对不同金额制定相应的审批权限,销售人员在签订合同前,应根据不同权限向信用部门申请审批,只有在审批通过后方可办理发货。当企业赊销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经由董事会集体决策通过方可办理赊销。同时,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责任落实机制,在对销售人员业绩进行考核时,不仅应以实现的销售量作为考核依据,还应将应收账款回笼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以此督促销售人员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意识,避免出现盲目追求销售业绩的行为。
(三)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进行内部审计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并为内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办公环境等保障。内审机构应定期对应收账款审批授权、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以及时发现企业应收账款内控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督促各部门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及提高资金防范意识。
(四)完善企业销售合同签订控制制度
企业在销售实现时应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在签订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详细记载双方权利、义务是判断合同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应规范销售合同条款与法律依据,可聘请法律顾问就合同条款等内容进行咨询,以确保销售合同可以保障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首先,企业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洽谈时,应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其次,企业应指派法律顾问对合同每项特殊条款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查,主要应关注客户无法偿还货款时的违约责任。同时,当赊销客户资信条件较差时,企业应在合同中注明担保人、资产抵押等保障条款,以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三、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事后监控的措施
(一)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一些账龄较长、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应对其欠账原因、资信情况及盈利能力进行充分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交于企业管理层审核,以此作出是否催收该客户应收账款的依据,保证企业资金的回笼。
(二)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
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台账与销售人员就账龄、金额、客户偿还能力等信息进行核对,并由财务或销售部门定期对应收账款通过电话、函件进行对账,对于一些长期故意拖欠或无偿还能力的客户则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催收。如果对账过程中出現客户对金额提出异议,企业财务部门应联合销售人员与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协商,避免给企业造成坏账损失。
(三)足额计提应收账款坏账
根据谨慎性原则及《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客户偿还能力计提坏账损失准备金,当赊销客户无法偿还货款时将计提的准确金弥补坏账损失。企业可根据各项应收账款期间长短及客户资信与坏账风险制定不同比例的准备金率,以此作为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标准。同时,企业在确认某项应收账款为坏账时,应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需取得董事会、股东会审批文件或法院判决客户破产、清算公文等法律依据,以避免财务人员通过坏账准备金调节当期会计利润。
(四)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制度
企业销售部门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将应收账款形成时间、金额、账龄、拖欠原因、催收记录等信息记录在应收账款台账中,并由财务部门于年终将应收账款台账上报至管理层,以此作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数据,为制定下一年应收账款催收计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