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文化在本土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018-10-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民族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本土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建筑文化认识不足。本土建筑应该以文化意识为先,是具有中国文化、哲学、美学的精神场所。本土化的设计应该是具有主人意识的设计,作为中国建筑师,应该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我们民族的多元化造就了多元的建筑形式和内涵,抛开形式不谈的建筑设计并不完整,但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应该具有一个集中的精神力量作为牵引,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力量。

很多人会混淆本土设计和地域性设计,本土设计包含地域性,大于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是经历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能一蹴而就。例如,当许多建筑师的目光聚集到北京传统四合院(图1)的时候,更多的人可能关注的是如何做到“新而中”,希望将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与之融合,这样做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抛开技术层面的内容,就保留哪些传统的内容而言,也是一个需要去探究的方面。探究四合院的新形式之前,不妨先去了解其所以然,也就是之所以形成现在的形式,是与人们的使用习惯、宗教信仰、等级制度等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因此,充分理解本土设计的含义能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图1 北京四合院形制

(二)“模西仿古”现象严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在此期间,我们曾大肆吸收接纳西方文化,致使我们国家的建筑泛西方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近年来,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大有回归传统的趋势,但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奇奇怪怪”的建筑。这种简单将传统与现代草率结合的方式不是我们所推崇的。建筑师们需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筛选文化信息,加以利用传承。虽然我们的现代建筑起步较晚,资源较西方国家落后,但是我们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确实不可忽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和自觉都要从自知开始,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脉络是有迹可循的,这更应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因为有着如此之深的底蕴,想要融会贯通便更加需要当代建筑师和学生们的不懈努力。

(三)教育延承西方体系。建国前,梁思成先生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时,就已经提出过一套较为完整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教育思想,当时的他就强调“融合东西方建筑学之特长,以发扬吾国建筑固有之色彩”。放到当今社会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可惜当时完全向苏联学习的政策,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包括建筑的走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新被无条件批判为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大肆拆除北京的古城墙、古建筑,再加之文革时期的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都受到不小的冲击,许多大师也都在这个时期受到绯议。现代的建筑教育在挫折中发展,还是避免不了沿袭西方的建筑文化思想,直至改革开放,我们民族的建筑才有逐渐回暖的趋势。我们所运用的教育体系大都来自西方,青年学生对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当代许多建筑师也受西方影响颇深,如何结合我国自身形式,发展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也是一个不小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二、本土建筑的发展

(一)提高精神层面,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在西方建筑遍布世界时,日本建筑无疑是全球建筑界的一朵奇葩,现在的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中可谓独树一帜,而这与日本文化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密不可分。日本民族对于大自然是既热爱又敬畏的,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赤诚之心,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结合了当地的神道思想,空寂、简约、自然也就成为了日本的审美标准,这些思想贯穿体现在日本的建筑之中,节俭干练而又富有深意。日本文化无形消隐于建筑之中,达到了一种至纯至高的境界,这也是值得参考学习的。

我们的青年学生应该更加勤奋学习,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没有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无异于闭门造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本土设计。在深入了解西方过程中反思自己,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提升自己,进而将建筑文化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认识,并用东方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升华,完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

(二)决策者和业主应鼓励本土建筑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招标要求提出,竞标单位必须是西方建筑设计院或者是与西方合作的设计院,这种要求显然是对我国建筑师的打击和不自信,实在有失公允。中国建筑师面临着力量不平衡甚至不公平的竞争,逐渐便会缺乏应有的信心。决策者和业主应该能够看到我国建筑师的能力,像水立方的设计,虽然也是与外国设计院合作,但主创思想仍然来自我国建筑师,并且在建筑双年展上获得了奖励。

中国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师已经有能力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筑师要做文化战士,要有战斗的姿态。

(三)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创新一直是建筑行业所探讨的问题,我们不用刻意对形式等内容避而不谈,因为建筑语言和创作形式会随着设计而变化,但民族文化不会,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被形式所束缚,作为建筑师应该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融进建筑设计当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回归建筑本源,在现代化语境中认识传统,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让文化消隐于建筑之中,立足民族优秀传统,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建筑设计师也应该学习环保、节能、智能等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得我们的建筑行业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结语

国内外许多建筑师都在探索本土建筑设计,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近四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本土建筑设计的探索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建筑文化含义的理解出现偏差,“模西仿古”的现象严重。希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建筑师能够提高精神文化层次,结合时代背景传承创新,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民族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多元民族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